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元璋的最后一搏(2/2)

作者:清九玄

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元璋的最后一搏

当天下午,众人住进了馆驿。</p>

到了晚上,李善长只说立刻去求见楚王,径自离开馆驿,与胡惟庸一起来到左相府,拜见郭念生。</p>

</p>

胡惟庸身为相府掾吏,有腰牌可以直接入府。</p>

进入相府后,胡惟庸找上相府管家,询问郭念生是否在府中。</p>

管家道:“刚才还在府上,大王突然派人把相爷喊过去了。”</p>

胡惟庸点点头,朝李善长道:“老师,咱们先在偏厅等等吧。”</p>

不止郭念生一人被喊到了王府,右相吕良佐,刘伯温、陈基等平章政事也都被喊了过去。</p>

书房中气氛仿佛凝固了,张阳泉沉着一张脸,许久不发一言。</p>

几位宰相还是头一次见到张阳泉如此态度,不禁面面相觑,都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p>

众人都朝郭念生打眼色,让他开口询问。</p>

郭念生却不愿触霉头,紧紧闭着嘴巴。</p>

陈基只好自己开口道:“大王,是不是出什么事了?”</p>

张阳泉沉声道:“你们最近可有收到关于丹阳县的消息?”</p>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齐齐摇了摇头。</p>

张阳泉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凛然道:“丹阳县的百姓都快被逼得造反了,你们竟什么都不知道?”</p>

刘伯温皱眉道:“还请大王暂息雷霆之怒,将详细情况告知我等。”</p>

张阳泉看了他一眼,深吸一口气,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摊开,道:“你们瞧瞧这是什么?”</p>

众人一起凑了过去,不由齐齐变色。</p>

原来那张纸上血迹斑斑,尽是一个个用鲜血写上去的名字。除了名字外还有很多血指印,显然是不会写字的人按上去的。</p>

刘伯温沉声道:“大王,不知这血书从何而来?”</p>

张阳泉道:“是耿三拿过来的,他夫人舒婷去庆元接亲戚,坐船途经丹阳县,在码头碰到一群百姓,想来江都府告状!”</p>

陈基问:“那些百姓现在何处?”</p>

张阳泉冷冷道:“正要开船时,一群府兵闯上船,要抓他们回去。双方冲突时,一名百姓将血书交给舒婷,希望她将这封血书拿给我看!”</p>

这些府兵是张阳泉刚设置不久,本为维护各地治安,缉捕盗匪,每县都设了五百名。</p>

谁曾想,这些府兵会被官员们用来镇压百姓。</p>

陈基大怒,道:“丹阳县令是谁,竟敢派兵阻止百姓上告!”</p>

吕良佐道:“丹阳县令名叫陈宁,原是镇江小吏,去年九月科举第三十二名,精通律学,擅长策论。”</p>

张阳泉不由看了吕良佐一眼,他能将陈宁的情况记得这么清楚,足见平日办公时确实用了心。</p>

郭念生微微变色,道:“我想起来了,前阵子推广新稻种植时,陈宁的丹阳县推广率非常高,仅次于吴县的陆一鸣。”</p>

好几人心中忽然都升起一个念头,这件事不会与新稻推广有关吧?</p>

此事由张阳泉一力推进,他们就算怀疑,也不敢随便说出来。</p>

马玉麟忽然道:“这陈宁到底做了何事,竟导致百姓们上血书?”</p>

“这件事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p>

张阳泉沉声道:“处置陈宁很简单,问题是底下还有没有类似陈宁这种官员!你们不觉得后背发凉吗?如果不是舒婷姑娘恰好得到这份血书,丹阳的百姓们该怎么办?”</p>

刘伯温拱手道:“臣身为御史大夫,这件事没有丝毫察觉,请大王降罪!”</p>

张阳泉摆手道:“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而是如何防止类似的事再发生!”</p>

刘伯温道:“臣以为应该立刻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p>

“如何监督?”</p>

“在地方上设立御史行台,监督地方官员!”</p>

张阳泉点点头:“这个法子可以。”</p>

马玉麟道:“还可以定期派出巡视官员,查察地方情况!”</p>

张阳泉目视着两人,道:“这两件事交给你们去办,要尽快建立好监督机构!”</p>

两人齐齐拱手。</p>

张阳泉又朝吕良佐道:“吕相,你从备选官员中挑一个得力之人,暂代丹阳县令,务必安抚好民众!”</p>

吕良佐朗声道:“臣领命!”</p>

张阳泉挥了挥手道:“好了,你们都下去吧。”</p>

众官员齐齐拱手,一同告退。</p>

喜欢我在元末种粮食请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种粮食。</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