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一十三章 斩首示众以平民愤
天空一片漆黑,王府寝殿中却依然灯火通明。</p>
张阳泉静静站在寝殿外面,只听一阵阵欢声笑语和婴儿啼哭的声音从屋中传出。</p>
“小妹,你别把手指伸他嘴里,思业都被你弄哭了!”</p>
“阿姐,我就是听你话,把手指拿出来,他才哭的……你瞧,我伸进他嘴里后,他就不哭了!”</p>
“李嬷嬷,思业是不是又饿了,怎么这么喜欢吮手指?”</p>
“王妃殿下,孩子都是这样,您不必紧张,刚刚喂过奶了,不能再喂了!”</p>
听到屋里面的对话声,张阳泉刚才那点烦恼顿时烟消云散。</p>
忽然,他转过身子,又朝前宅而去。</p>
一旁打灯笼的亲卫道:“大王,您忘记拿东西了吗?”</p>
张阳泉摆手道:“有些事还没处理完,你去安排一下,我要去一趟耿府。”</p>
耿三的府邸与王大的府邸相邻,位于候府斜对面,距离鹂园只有百丈不到的距离。</p>
得知张阳泉深夜到访,耿三和舒婷都大吃一惊,赶忙带着下人出迎。</p>
张阳泉进入大堂后,在上首坐下,左右看了一眼,问道:“怎么不见耿四兄弟?”</p>
耿三笑了笑,道:“大王,我那兄弟最近晚上天天往外面跑,也不知干什么去了!”</p>
张阳泉点点头,目光看向舒婷。</p>
“耿夫人,我还是为那封血书而来。有几个问题想再问你一下!”</p>
舒婷低头垂目:“大王请问。”</p>
张阳泉沉吟了一会,道:“你从丹阳县经过时,是否瞧见丹阳县稻谷播种的情况?”</p>
舒婷道:“运河两岸倒是瞧见不少!”</p>
“种的都是推广的新稻吗?”</p>
舒婷点了点下巴:“是的,都是新稻!”</p>
张阳泉皱了皱眉,如此来看,陈宁推广新稻确实很成功,并没有弄虚作假。</p>
按理来说,只要种下新稻,百姓们都应该能看到新稻优点,不可能因为这一点与官府冲突、甚至写血书上告!</p>
舒婷忽然道:“对了,小女经过丹阳县时,还发现一件奇怪的事!”</p>
张阳泉忙问:“何事?”</p>
“丹阳县到处都在修桥修路修渠,不少地方甚至还有官兵监督,甚至拿鞭子抽打,督促役夫们干活!”</p>
张阳泉脑中轰地一声,他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p>
定是他将基建定做官员考核标准,一些激进的官员为了获取高考评,下令强征民力,四处修筑工事。</p>
这才导致民怨沸腾,百姓们愤而上血书!</p>
“大王,您怎么了?”耿三小心翼翼地问。</p>
张阳泉深吸一口气:“没事,这次多亏你们及时把情况告诉我,是我考虑不周,犯了一个错误。”</p>
舒婷是聪慧之人,隐隐明白那份血书与张阳泉的政策有关。</p>
“大王不必自责,小女一路从庆元到江都,瞧见沿途百姓们生活渐渐恢复安宁,许多人都在称赞您,丹阳的情况想来只是特例!”</p>
张阳泉叹道:“错就是错,耿夫人不必替我找理由。不过这事也给我提了个醒,以后我会更加小心,以免再犯类似错误!”</p>
站起身道:“好了,我先走了,不打扰伱们了。”</p>
派去丹阳调查的亲卫三天后便回来,还带着陈宁一起回来了。</p>
正如张阳泉预料,问题就出在他的官员考评政策上。</p>
陈宁为了争取考评,强制征召民力,大兴土木,劳役之重比元廷统治时还重了好几倍。</p>
百姓们不堪重负,这才想要入江都府告状。</p>
陈宁被带入书房后,立刻跪倒在地,叫屈道:“大王,微臣都是按照您传达的政策,大力修筑桥路啊!”</p>
张阳泉盯着他,一字字道:“陈宁,我让你们修桥修路是为了什么?”</p>
陈宁怔了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