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胡惟庸的奋进(2/2)

作者:清九玄

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一十一章 胡惟庸的奋进

刘福通连打都不打一场,竟然就妄想他臣服,那不是做梦?</p>

张士诚如今关起门当上了土皇帝,根本理都不理,甚至懒得派人回信。</p>

只有朱元璋最为踌躇不定,召集众将商议一番后,决定答应臣服韩宋,不过却并不入都朝见。</p>

整个商议过程中,李善长闷闷不发一言。</p>

他早已决心投靠江都军,只是眼下朱元璋志气尤在,这个时候请辞,很可能被朱元璋加害,所以只能等待。</p>

等朱元璋真的被刘福通收编,放弃了自己称王的野心后,再向朱元璋请辞。</p>

最近无为军缺粮,不仅百姓们都饿得瘦骨嶙峋,连李善长这样的高级文官也吃不饱饭。</p>

集议结束后,李善长回到家中,这个月还有一大半,家中的米缸却快空了。</p>

幸好他还没成家,不然日子更加艰难。</p>

家中的仆人已经都被他遣散,他亲自动手煮了一碗稀饭,一边看着书一边喝着粥。</p>

突然,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p>

李善长过去开了门,瞧见门外之人,又惊又喜。</p>

</p>

“惟庸!你怎么来了,快进来!”李善长拉着胡惟庸的手就往屋里走!</p>

胡惟庸其实只和他有过一面之缘,李善长离开江都后差点都忘了他。</p>

谁知某一天,他突然收到胡惟庸的信,信中胡惟庸十分诚挚的想拜他为师,学习算学。</p>

李善长对胡惟庸印象不错,而且此人在他艰难时来拜师,足见诚意,便回信答应了。</p>

自那以后,两人时常书信来往,胡惟庸在信中将江都军的情况悉数告诉他。</p>

当初李善长离开江都府时,张阳泉还只占据着半个江浙行省,如今却已将整个江浙行省收入囊中,令他日日长叹。</p>

江都军现在处于高速扩张期,越晚投效的人,就越难再进入江都军的高层。</p>

而且时间越久,楚王对他的印象也会越淡,这令他如何不忧虑?</p>

“老师,你就吃这个?”胡惟庸进入大堂后,看到了李善长那碗喝到一半的粥。</p>

李善长苦笑一声,道:“无为缺粮,军中上下都很难吃上一口好的。”</p>

胡惟庸解下包袱,从里面取出几张硬饼,笑道:“我正嫌饼太硬,老师可否给我也盛一碗?”</p>

李善长莞尔一笑,越加觉得胡惟庸是个妙人,笑道:“好,伱稍等片刻。”</p>

进入厨房,给胡惟庸盛了一碗米粥,回到大堂,只见胡惟庸已经将两张硬饼泡在他的碗里。</p>

李善长也不客气,一边吃着粥泡饼,一边问道:“惟庸,你不在江都好好待着,来找我做甚?这无为路可是处险地!”</p>

胡惟庸微笑道:“学生此来,正是要接老师离开险地!”</p>

李善长目光一亮,道:“若是别人说此话,我绝不会信,但你胡惟庸的话,我却是相信的。说,你有什么法子?”</p>

胡惟庸道:“老师可以向朱元帅提议,找江都军买粮,朱元帅必定同意,并且会派老师去江都,到时候老师便可留在江都!”</p>

李善长皱眉道:“你该知道,我李善长不是背主不义之人,否则上次在江都,我又何必回来?”</p>

胡惟庸笑道:“这次情况不同,那位左相已经向楚王进言。只要您去了江都,他就会以您作为卖粮条件,到时候朱元帅会不答应吗?”</p>

李善长又惊又喜,道:“左相怎肯替我说话?”</p>

胡惟庸笑道:“不瞒老师,学生正在相府担任左相的掾吏。”</p>

李善长深深看了他一眼,道:“惟庸,你既已获得左相赏识,为何还要如此为我的事大费周章?”</p>

胡惟庸叹了口气,道:“学生不敢瞒老师,左相虽然位高权重,却无法令学生入仕!”</p>

李善长愣道:“他不肯举荐你?”</p>

“不,是楚王不肯用我。如今楚王手下人才济济,自不必像以前那般轻易用人。无论是谁,想进入楚国官场,都只有科举一条路!”</p>

李善长明白了,胡惟庸唯一的出路是科举,以他的才学,要想考中,只有提高算学能力这一个法子。</p>

“你放心,等我到了江都,一定将算理之学倾囊传授于你!”</p>

胡惟庸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p>

“多谢老师!”</p>

喜欢我在元末种粮食请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种粮食。</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