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一十一章 胡惟庸的奋进
张阳泉低着头处理了一会公务,忽然隐隐觉得不对,抬头一看。</p>
郭念生竟然还没有走,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面露踌躇之色。</p>
“左相还有事要禀告吗?”</p>
郭念生赔笑道:“大王,您还记不记得李善长?”</p>
张阳泉坐直了身,道:“当然记得,他又来江都了吗?”</p>
郭念生笑道:“他并没有来,不过如果大王真的想用他,臣倒是有一个主意!”</p>
张阳泉问:“什么主意?”</p>
郭念生道:“臣听说朱元璋一直缺粮,不如派人去找李善长,让他劝朱元璋找我军购粮。到时朱元璋定派李善长过来,大王就以李善长为条件。只要朱元璋将他给我们,就卖粮给他!”</p>
张阳泉沉默了一会,道:“李善长愿意配合我们吗?”</p>
郭念生笑道:“据臣所知,他心中其实也想来我军,只是不愿背不义之名!”</p>
“你怎么知道?”</p>
郭念生忙道:“臣手下有一名掾吏,是李善长的学生,他一直与李善长有书信往来,臣从他那里听说的。”</p>
张阳泉愣道:“那人是谁?”</p>
郭念生道:“姓胡,名惟庸!此人年纪虽轻,但精明强干,办事得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p>
张阳泉心中一凛,道:“他没有参加科举吗?”</p>
郭念生叹了口气,道:“参加了,只可惜没有考中!”</p>
“这次科举也没中?”</p>
郭念生道:“这次科举竞争更激烈,他并不擅长明经诗词,也不擅长算学,所以也没有考中!”</p>
张阳泉道:“那他擅长什么?”</p>
郭念生道:“此人因家境贫寒,读书不多,但极为聪慧,见事颇有独到之处!”</p>
张阳泉忽然道:“左相,上次你劝我录取一百名以后的士子,想必就是为了此人吧?”</p>
郭念生额头开始冒汗,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p>
张阳泉叹了口气,朝椅子上一靠,道:“你想举荐此人,直接和我说就是,何必绕圈子?”</p>
郭念生低声道:“大王连叶堔那样的名士都让他考科举,胡惟庸毫无名气,您一定也会让他考科举,所以……”</p>
张阳泉哭笑不得,道:“你倒是真看重此人,他到底有什么能耐,让你这么欣赏?”</p>
郭念生赔笑道:“大王见上他一面,自然就知晓了!”</p>
张阳泉想了想,道:“此事让我考虑一下吧,李善长的事也是胡惟庸的主意吧?”</p>
郭念生默认。</p>
张阳泉心中一凛。</p>
他相信胡惟庸确实有能力,不过此人太热衷于权势,又工于心计,就算能力再强,他也绝不会用!</p>
不过李善长倒确实是个人才,也不像胡惟庸那般暗藏野心,他想了想,道:“李善长的事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p>
郭念生喜道:“那臣这就派人去找李善长!”拱手告退了。</p>
刘福通打下汴梁的消息已经扩散到全天下,大都的权贵老爷们纷纷受到震动。</p>
这比前一次扬州大败更令他们惶恐。</p>
毕竟扬州之战时,还是他们打起义军,这次却是起义军打他们。</p>
一时之间,大都权贵们竞相奔走,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仿佛刘福通已经打到大都门口一样。</p>
就连元帝妥懽都受到影响,久违的上了一次朝,与群臣共同商议对策。</p>
最终在哈麻和太子的建议下,元帝下旨召回察罕帖木儿,决定对他委以重任。</p>
另一边,刘福通占据汴梁之后,将汴梁设为国都,修缮北宋的旧宫,又命人将韩青儿母子接了过去。</p>
紧接着,他派出四路使者,分别找上了朱元璋、张士诚、赵均用、左君弼,希望他们归附韩宋。</p>
赵均用得罪过刘福通,心惊胆战之下,不仅答应了,还亲自去了汴梁,向刘福通请罪。</p>
左君弼断然拒绝。</p>
他虽然只有一路之地,但自视甚高,一直都把自己视作跟三大起义军首领同级别的人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