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本大佬教渣渣们重新做人第333章 孩子被抢的荷花仙子(十七)
至于子受,他改不了对夷人的憎恶。 自闻仲班师回朝后,除了接受封赏,就是例行驱逐夷人。 炎犀也曾问过他:“夷人地处偏远,四郊多垒,越国以鄙远,何若先壤邻国?” 商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最早是以商部落为中心,四周散落着其他臣服的部落。 后来演变为中央政权和诸侯国。 在这些诸侯国之间,其实还存在一些不听命甚至敌对的方国。 子受不先平定这些方国,却优先去找更远的东夷的麻烦。 上一世这些方国被周笼络,在牧野之战中也扮演了一些角色。 子受仔细思考了一番:“方国式微,疥藓之患。蛮夷志态,不与华同,轻纵则有灭族之忧,故舍近求远。” 炎犀沉吟半晌:“然方国所想,与君甚异。朝歌臣民,亦不知你意,如此我有一策。” 子受正愁无人理解:“师保果然乃治国良才,还请赐教”。 商朝时,华夷之辩尚未形成。 对商人来说,君主反复攻打北边的夷人部落实在是一件穷兵黩武、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不服中央政令的邦国满天下都是,东夷不过占据了一小片领地,何必执着于此。 商人和夷人曾经在反对夏的暴政时有过合作,形成了商夷联盟。 从那之后,历代商王多有告诫继承者,断不可放任蛮夷发展。 子受继承先帝遗志,又这次连年征伐中对夷人有了更深地了解。 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认知。 只是他还没有将这些认识形成理论,更没有说服他人。 “东夷物产丰富,据说那里有数不清的贝币,就躺在海滩上。 那里的人钱多得花不完,那里的地到处都是赤金,金、银、锡遍布。 还有数不清的盐,全是白花花的。”炎犀提点子受。 “正是。师保,正因如此,东夷才屡伐无功。数百年都未能攻下此地,平白叫夷人占了宝地。”好吧,子受没听明白。 “嗐,你的臣民知道此事吗。若商人知道东方有如此膏腴之地,你猜他们再作何想。” “如何施为?”子受以往从未想过,可以发动舆论的力量。 “将申公豹召回来吧。”周边邦国不足为虑,申公豹居功至伟。 很快,申公豹返回朝歌。 “大人。”一见炎犀,申公豹纳头便拜。 虽人在邦国,但商周之战他岂能不知。 金仙联手在她手上不是一合之力,就连燃灯这样的准圣也失了法宝,被打掉数万年修为,逃回玉虚宫告状。 然而元始早知此行不畅,非但没有出手,反而关了宫门,暂闭锋芒。 一时间炎犀风头无两。 眼见十二名不待见自己的师兄弟都上了封神榜,申公豹心下窃喜,面上便带出几分。 “听闻大人知天庭人手短缺,便送了些去。当真是雪中送炭。”申公豹眉开眼笑。 炎犀点点头:“天庭有难处,自当出力。倒是你,近来如何?” 说到这申公豹可就来劲了,将自己如何捏造身份进入各国,又如何暗中挑起公子们的野望和盘托出。 期间为了离间各方关系,又如何使计云云。 直听得子受目眩神移,大加赞赏,后赏赐申公豹房屋田产若干。 重要的是给申公豹的头衔又加了几个字。 申公豹果然领情,殿内君臣得宜,宾主尽欢。 “大人急招于我,可是有事。”良久,申公豹才想起来还有正事。 “确有一事需托付于你。”炎犀点头。 “但凭大人吩咐,申公豹自当竭力。” “如今东夷乃朝歌心腹之患,然诸臣百姓皆不明。大王正苦于此事。”炎犀对着申公豹诉苦。 “这属实难办。东夷各部集聚,难以攻破。”申公豹也有些头疼。 炎犀适时给出意见:“听闻东夷遍地赤金,颇为豪富。若商人尽知,或可解如今困局。” 商人爱做生意,尤其是贵族们,手底下的生意人无数。 若他们知道东夷有这些物产,难保不心动。 这是要打舆论战。 某位面曾经有传说东方某国人人富得流油,连街边的树都要裹上丝绸,引得西方众人眼馋,一心想要得到东方的宝藏。 炎犀在此借用一番。 申公豹连连应是:“果为良方,臣定当办妥。” “除此之外,夷人粗蛮无礼,实不能沟通有无。商人若有意前往,合该大王派大军保护。否则恐有祸患。”炎犀接着道。 “合该如此。” “东夷屡犯我边,欺我商人,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夷人身高八尺,言语不通,与商人有异,而朝歌与周边邦国文化相通,实乃一家。”炎犀又给了点意见。 “大人所言甚是。凡我商民,皆受王庇护。”申公豹迅速理解了炎犀的意思。 “如此甚好。”炎犀满意地点点头,“你去吧。” 申公豹应是退下。 三年过去,朝歌果然兴起诸多传言。 听说夷人和商人种族不同,应尊王攘夷,发扬商文化之大义。 有人提出:“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商亲昵,不可弃也。”之说。 就是说蛮夷凶恶,不能得到满足,商朝各邦国关系亲近,应当达成一致。 还有人从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将夷人和商人区分开来。 关于东边富饶之地的传说也如雨后春笋,此起彼伏。 如今,人人都知道夷人占据了最好的一块地,那块地里产黄金,海滩上就能捡到钱财。 朝歌蓄势待发,不少邦国也来使试探,想要分一杯羹。 有些生意人已经带着队伍出发,试图一探究竟。 子受果然心系黎民,派了军士跟随前往,保护这些跨境生意人。 以往对伐夷口诛笔伐的贵族这会兴致高涨,表示若大王伐夷,定当派军随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比干告老回乡,子启和子衍这些兄弟也老实不少。 人口进一步增加,军队也扩张不少。 子受一直在准备下一次伐夷。 以往因军备、人口和经济的拖累,每次伐夷都是小范围战争。 这一次,子受想要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