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本大佬教渣渣们重新做人第332章 孩子被抢的荷花仙子(十六)
“武王伐纣、以周代商乃天命,荷花仙你何必与我等为难?”燃灯见炎犀竟真动手,再顾不得体面,张口就喊。 “闻仲你听到了。周国作为邦国,本应拱卫王畿。如今姬发未曾得商王册封,竟敢自立为王,可见之前作态实属虚假。必报与大王,请王定夺。” 燃灯这一嗓子实在不算小声,战场上商、周人马皆听得清楚。 因姬昌死于羑里姬发打着为父正名的旗号才敢东进,一路上抬着姬昌牌位。 至于姬发自己,未敢称王,打的不过是周世子旗号。 如今被燃灯叫破,西岐军队一片哗然。 商毕竟还是名正言顺的中央国,公然反叛,甚至连封号都已定好,与为枉死的父亲讨公道,其中含义可谓天壤之别。 周人自诩通礼仪、受教化,和野蛮落后的商人可不一样。 到底做了商几百年的邦国,怎能骤然推翻盟约。 周人愿意为枉死的姬昌讨公道,但不见得愿意跟着姬发叛乱。 西岐军心大乱,本就不敌商军,如今更是四下溃散。 闻仲闻弦知意:“西伯侯犯谋反重罪,商王只将其囚禁,未连坐于家人扈从,已是大恩,何来枉死之说。 况姬昌死时已近百岁,已是古来少有之长寿,有何冤屈。 倒是世子姬发,明知老父命不久矣,却不尊王令,不来侍疾。 以至未曾见君父最后一面。 今以西伯侯为藉口,再犯我大商,如此行事,实乃奸狡之人。” 西岐军中还有许多周边诸侯,共同组成伐商联盟。 如今一听此言,颇觉有些道理。 这些私下逃离的军士回国后如何描述,便是后话了。 炎犀见下方战事渐平,不再废话,将阐教众弟子门人并姬发的灵魂一一收进封神榜。 只逃出一个燃灯。 至此,商朝歌大胜,西岐陷入困境。 继承人都没了,还折腾什么。 姬旦再有贤名,也无力回天。 更何况,姬发儿子虽多,目前却没有嫡子。 如果按照原有的轨迹,周下一任王姬诵该在明年出生,眼下是彻底没了。 以往姬发是嫡次子,嫡长子姬考已逝,姬发是法理上的继承人。 本身也才智过人,堪为国君。 如今姬发已死,难道让庶子继位? 自古以来没有这个道理,周人历来自诩有礼,万万不能行此逆事。 既如此,王位就该落在姬鲜手里,他是姬昌的第三子,又是姬昌正妻太姒所出。 姬旦虽声望很高,但只是第四子。 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服自己,姬旦最终接受了姬鲜继位的事实,并着手安排祭祀。 没想到这时炎犀又出手了。 还是申公豹。 以往他在周未立寸功,皆因姬发强力弹压,下面的嫡亲弟弟尚不敢作乱,遑论庶子。 如今姬发已死,再有申公豹策动,又眼看周边小邦国的公子们有了自己的封地。 姬昌的其他儿子们坐不住了。 若是庶子也便罢了,可大家都是嫡子,为何只把家业交予一人。 如今这光景,难道还想着和祖辈一样忍辱负重,期待反攻吗。 也不看看对面有神仙帮忙呢。 不若借此机会,受了这推恩,好叫朝歌知道,自己并无不臣之心。 如此,或能保全家人,免得失了性命。 这样想的人很多,尤其是战场上的消息传回来之后。 姬昌正妻太姒那里每日都有人前来试探,公子们不少都蠢蠢欲动。 而姬昌光是嫡子就生了七八个,活着的还有四五个。 若是加上庶子,额,有名有姓的就有十来个。 一场浩浩荡荡的关于公子争产的故事拉开大幕。 姬鲜,原本历史上的管叔鲜,因姬发建立周朝分封诸侯时受封管国得名。 首先联合了姬旦。 两人一母同胞,又都是姬发的左膀右臂,关系向来不错。 姬旦思前想后,如今周的形势紧张,东有商虎视眈眈,内部又不稳,万不可在新旧交替之时再起波澜,便答应了姬鲜的合作。 这两个人一旦合作,带给了其他公子巨大的危机感,尤其是庶子。 这些庶子的母亲有些是小邦国进贡之女,有些是本国或所辖邦国贵族之女,还有些则是身份卑贱之人。 而太姒,她出身夏禹后代有莘氏,是莘国的嫡出女公子。 出身高贵又自幼进学,于政事上很有见解。 这样的母亲无疑在争产时能提供最大的帮助。 果不其然,作为正统的维护者,太姒选择了名正言顺的姬鲜。 在她的弹压下,其他几个嫡子都表示愿意臣服。 庶子们为了对抗已经达成协议的嫡子,拧成了一股绳。 两方势力相互角逐。 经过长时间的争斗,又有申公豹在其中搅混水,西岐连续多年,局势混乱。 最终,以太姒为首的嫡公子势力退后一步,同意给庶子们分一些土地。 条件就是这些分出去的小邦国仍需向西岐纳贡,并除了少量武装,不允许有正规军队。 对庶子们来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欣然同意。 饶是如此,在结束了这场混乱的争产之后,西岐的元气大伤。 不仅实际控制的领地面积减少,不少周边邦国脱离伐商联盟,转投朝歌。 经济、民生大幅后退,公子们争起来可不会管平民的死活。 你施一个美人计,我来一个离间计。 今天你诬陷我,明天我暗杀你。 甚至还真的死了两个公子。 连公子的命都得往里填,更不用说平民的命。 交易环境也甚是恶劣,毕竟争位需要大量支出,而不是每一位公子都讲规矩、守道义的。 不少生意人离开了西岐,去往朝歌。 历代商王都重视交易,曾有几位都修驰道,便利天下物通。 前几年朝歌内部不稳,君主又暴戾,西岐政通人和,生意人便来西岐。 如今这几年形势逆转,子受受了不少帝王教育,又有炎犀从旁教导,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 生意人最喜欢的就是稳定的环境,如此,自然开始回流。 此消彼长,如今的朝歌已然是个繁华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