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273节
偏这种不喜霍去病还没有办法显露。</p>
大抵上,霍去病对刘嘉有所了解, 一个少时对萧家一眼看中, 不管不顾非让刘挽帮忙将萧定定为夫婿的人, 长大了, 应该可能稍稍变聪明一些, 知晓萧定有一副好的皮囊,并不代表他一定是一个好归宿。</p>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个人不会是陈谦。</p>
陈谦的相貌,中规中矩,不可能得到刘嘉的关注。大抵如今的刘嘉未必不会是想拿陈谦对付萧家。霍去病能猜透刘嘉的心思,想必在他面前的陈谦,以他的聪明,不可能全然无所觉。</p>
“你知道便该懂得分寸,毕竟倘若出事,未必见得暗恨陈家的人不会顺势为之,以令你陈氏覆灭。陈氏至此不易,你要担起陈氏,该防须得防,不该做的别做。”霍去病叮嘱一声,算是对陈谦的善意告诫,至于陈谦是听进去了亦或者听不进去,他管不了许多。</p>
霍去病算是把想说的话说完,转过身准备走人,陈谦往前迈一步道:“请兄长放心,我和父亲会照看好母亲,绝不会再让母亲令兄长困扰。然,我也想告诉兄长一声。成家立业并无冲突。泰永长公主这样的女子,值得世间的男儿为她倾尽所有。”</p>
这话,霍去病闻言转过了头,嘴角因为陈谦对刘挽的肯定,难得勾勒出一抹弧度。</p>
“大人的事还轮不到你管,你只须办好你自己的事。”霍去病高兴是高兴,不过,对陈谦劝他的话,他自有主张。有些事他们心里有数,与旁人说大可不必。</p>
陈谦不懂其中的道理,霍去病也不会与之细说。</p>
“兄长不该让长公主如此受人非议。纵然长公主从来不在意旁人如何看待她,却不是兄长该无视的。”陈谦指出霍去病在对待刘挽的事情上的不当之处,希望霍去病能够正视。</p>
霍去病没有否认,可是并不意味着他需要告诉陈谦他的所有盘算。</p>
“既然想出头,科举会是最好的机会,聪明一些。你要懂得这个天下是谁人的天下,莫同那些人同流合污,也别像他们一样,费尽心思的和陛下作对。做到这些,你定能平步青云。”前程,谁能不图?陈谦比陈掌聪明,想必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陈谦比陈掌要清楚得多。</p>
正因如此,霍去病不吝啬给陈谦指出一条道,一条可以让陈谦前程似锦的大道。</p>
陈谦不禁抬起头凝望霍去病,霍去病的面容依然冷峻,或许有人会注意到,霍去病和刘挽在某一些时候极其相像,冷漠而清醒的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偶尔出言提醒提醒身边的人,也并不在意那个人是否的听进去。</p>
科举一事,伴随无数男性的清醒,女性们为自身争取利益的理智谋划,最终没有人能再揪着女子身为女子该不该再参加科举不放。</p>
既有那再说三道四的人,反正民报在那儿,刘挽之所以想要开启民报,为的是让人畅所欲言,虽然这所谓的畅,也并非没有约束,有道女子参加科举之弊端的人,也并不缺压根不把这样的事当回事的人。</p>
像霍去病一样尊重女性,从来不轻视女性的人,并不缺。</p>
作为一个一心只想种子,让他们自由的发展慢慢长成一颗参天大树,从此无人能再动摇这一切的刘挽,心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她必须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各自去争斗。</p>
人会在争斗的过程中慢慢的成长,会越来越强大,也会越发的明确自己要走的路。</p>
种子很关键,但播下了种子,她可以加些肥料,也可以为他们打气,但她不能事事再揽在身上。</p>
刘挽注意到手链上的变化,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链子越来越红了。</p>
越发鲜艳的颜色,就像是最后将要爆发的行星,夺目令人不敢直视。</p>
既然刘彻将科举事宜交给刘挽来办,刘挽须得将此事办好,第一场科举,纵然天下的读书人如今大部分要么是家族繁盛,深有根基之人,要么是家道中落,努力想要恢复家族的荣光,为此不懈努力的人。</p>
无论是哪一样的人,刘挽都想尽所能的将这些人收为国用。</p>
因此,先得定下科举考试的内容吧。</p>
经书自不必说,得考。</p>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不行吧。也得考。</p>
经义珠算,这也得考吧。</p>
等等等等,刘挽将一样一样须得让人参加必须要考的内容全都罗列出,一样一样的针对人们提出的异议给予反驳,有理有据,这下让一群本来担心刘挽未必真懂得太多的人都暗松一口气。</p>
但凡只要刘挽心里有数,知晓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切都好说。</p>
先前刘彻已然悄悄的设下礼部,按刘挽给刘彻准备的三省六部的官制,礼部日常负责的内容之一,最让天下瞩目的莫不过是科举一事。</p>
选拔人才是一国重中之重的大事。</p>
想刘彻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早年以察举制,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把民间各种各样有才之人网罗过来,为大汉所用。</p>
初期确实为刘彻得来了不少的人才,如公孙弘,如主父偃,这些都是通过察举送到刘彻面前来的人。</p>
而这些人用起来,刘彻很是以为顺手。</p>
但是,伴随时间的流逝,相对有用的策略也慢慢的显露出问题所在,比如他们举荐的人,开始向有身份也有地位的人聚拢。</p>
这一点,刘彻刚开始是没有发现的,指出来的人是刘挽。</p>
刘彻突然惊出一身的冷汗,瞬间才反应过来,他认为不错的办法,不代表底下的人不会找到空子,找出一个对世族最有利的法子,再一次将他这个大汉的皇帝架空。</p>
察举制是有弊端的,但那个时候的刘彻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只能试用着,何尝不是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一个人能为他想出一个更好的法子。</p>
别的人是指望不上,没有想到最终得是刘挽。</p>
科举,科举,刘彻虽然将事情交给刘挽全权负责,也向刘挽提出他的要求,他要选的是人才,察举制的教训,刘挽必须要记牢,万万不能再让人钻了空子。</p>
刘挽记住的啊!</p>
针对科举制度,要知道她可是有几千年探索得出来相对完善的一个方针呢,想钻空子,这才刚开始,那些人怕是没有这样的本事。</p>
刘挽迅速的将科举的一系列内容,以及如何考试一一给刘彻写下来。</p>
糊名制让刘彻在看清一切内容时眼睛一亮。</p>
刘挽嘴角弯弯的问:“父皇以为,如此取才,是否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p>
不知其名,端看文章的优劣,也是杜绝了任何人企图动手脚的可能,自然能够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p>
“另外,所有参加监考的人员,必须与考生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否则这样一场考试的结果将要作废。”规矩一开始立好,人之常情的安排下来,想必不会有人能挑得出刺。刘挽作为一个参加应试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懂考试中的那些弯弯道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