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181章 那些铸就了大明的名人(四)182
奈何,其人没遇到明主啊。 </p>
如果在老朱头麾下,铁定能让他发光发热,哪怕在小朱头朱棣名下,也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名将。 </p>
可惜偏偏遇到了朱由检这个傻蛋。 </p>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南下入京扣关。 </p>
麻瓜下,朱由检紧急任命准备卸职回家为父守丧的卢象升率军北上勤王。 </p>
卢象升无奈,披麻戴孝的改程入京,结果当时的朱由检碍于国库吃紧,顶不住两线作战,想要采用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抚之议,也就是想跟建奴谈判议和,然后扭过头来先处理内部反贼问题。 </p>
结果朱由检这货既当又立,既想跟满清议和,但又怕说出去丢人,在私下与卢象升诏对,卢象升表明他想主战时,没拉下那个脸,支支吾吾的回了句‘朝廷原未言抚,这都是外人议论’。 </p>
导致卢象升信以为真,真的以为他要跟建奴死磕,欢天喜地的带着他麾下那两万大头兵跟建奴的十几万大军死磕去了。 </p>
结果在他带着大军在贾庄堵住多尔衮麾下的数万建奴大军,准备联合高启潜、杨嗣昌弄死多尔衮时,被当时一门心思想跟清朝议和的朱由检摆了一道。 </p>
当时,卢象升虽然顶着一个都督天下兵马的虚职,但在其率军离开顺天府不久就被朱由检给撤了,转头给了杨嗣昌那个脓货。 </p>
所以,卢象升麾下只有他从宣大带出来的两万天雄军,除了这两万天雄军,其他人他是一个都指挥不动。 </p>
而反观多尔衮一方,不仅有数万降清的伪军,还有两万余正在的清军精锐。 </p>
不论从人数上还是甲胄上,都要比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强的多。 </p>
但这还是次要的,真正让人恼火的是卢象升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准备跟多尔衮死磕时,率领数万关宁铁骑南下支援的辽锦监军太监高起潜得到了朱由检卖卢象升的暗命,拒绝跟卢象升前后包抄多尔衮。 </p>
并且在卢象升得知高启潜不愿配合,咬牙准备自己上时,朱由检又在开战之前,将其麾下的两万天雄军拆分成了数部。 </p>
其中一部分被朱由检抽调去给他守卫皇陵了,追随在卢象升麾下的三大总兵之一大同总兵王朴则被他暗中密旨,以大同有警为由率领麾下大同卫撤离。 </p>
导致当时本就兵力不足的卢象升在面对多尔衮时,麾下只有区区万余人。 </p>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不出意外的,自知朱由检已经没救了的卢象升带着满腔的怒火与悲哀战死在了贾庄。 </p>
死前左胸中了一箭、后腰中了一箭、左右大腿各中了一箭、左脑中一刀,右胆中一刀,面门中一刀,一共中了四箭三刀才倒地战死,并且最后还被清兵的骑军踩成了肉泥,最后赶来的‘支援部队’打扫战场时连人都凑不齐。 </p>
那么,他这么死乞白赖的为朱由检出生入死,最后得了个什么结果呢? </p>
卢象升阵亡的第二天,崇祯帝仍然斥责其:‘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向日敢战之谈,显是沽名欺众’。 </p>
说人话就是:带兵不知道事先侦查,也不知道提前调度,只知道坐视各地沦陷,还恬不知耻的在朕面前夸夸而谈与清军死战,显然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p>
更扯淡的是,后来卢象升战死的消息传开,其家人向朱由检请求褒恤时,朱由检直接拒绝。 </p>
其后来‘忠肃’的谥号,还是人家清军南下入关坐了天下后,清帝乾隆回顾历史,有感他全家抗清殉难百余人,特意给他追封的。 </p>
讽不讽刺? </p>
讲真,朱由检你死的是真的不冤,唯一可惜的是老朱头那么精明的人,居然会有你这么扯淡的子孙。 </p>
“将军死绥,有前无却,杀!” </p>
台下看戏的朱由检:“……” </p>
台下看戏的朱元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