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171章 大唐危矣请自嗣业始172
【第八十七位:晚年失节的大唐中兴第一将——李光弼。】 </p>
李光弼,大唐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出身于柳城李氏。 </p>
这是一个被李唐赐姓的契丹世家。 </p>
立门之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李令节’。 </p>
李令节逝故后,其子‘李重英’被唐高宗‘李治’恩荫成了‘鸿胪卿兼檀州刺史’。 </p>
到了他父亲‘李楷洛’这一代,因为率部族降唐有功,被武则天封为‘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 </p>
其父李楷洛暴毙后,李光弼便被当时的唐朝帝王‘唐玄宗李隆基’前后恩封为‘左清道率、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p>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任后,李光弼顺位升任‘兵马使,兼赤水军使’,负责接替王忠嗣镇守朔方。 </p>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李光弼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侵袭有功,被李隆基前后升任‘云麾将军、河西节度副使,蓟郡公、单于都护府副都护’等职。 </p>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十五万反唐,李隆基情急之下派‘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郭子仪’出征,并升任李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副使、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等职率军平叛。 </p>
随后,李光弼奉命出征,率五千朔方军随当时负责出征的主帅郭子仪一战收复被叛军攻占的常山郡。 </p>
而后又伙同降将‘史思义’率二万骑兵大破当时驻扎在九门城的‘史思明’,叛军首脑史思明孤身逃往赵郡,‘李立节’被流矢射杀,‘蔡希德’逃往巨鹿。 </p>
紧接着,李光弼率军与郭子仪一起趁势攻破被叛军占据的‘赵、景城、河间、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 </p>
并再次击溃叛将史思明聚集的数万败兵,斩首万计,生擒四千,一举收复河北,切断了当时正在围攻潼关的安禄山与其老巢范阳郡的联系。 </p>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通过马嵬坡之变上位的‘唐肃宗李亨’命当时正在河北与叛军交战的‘郭子仪’与‘李光弼’入朝觐见。 </p>
正准备一举攻陷范阳郡打残安禄山的两人无奈,只能放弃乘胜追击的计划率军反朝。 </p>
同年八月,李光弼因功被唐肃宗李亨升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实权副相,负责镇守北都太原。 </p>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军史思明率十万叛军围攻太原,在太原负责镇守的李光弼率麾下万人唐军以地道计迎战,并趁着叛军内讧,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的空挡率敢死队通过地道袭营,一战击溃史思明的十万大军,伤杀七万余人。 </p>
随后,李光弼又率军趁势击溃‘清夷、横野、好畤、大横关‘一带的叛军分支,并因此转拜‘检校司徒’。 </p>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肃宗‘李亨’命李光弼伙同‘关内节度使王思礼、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共计十万唐军讨伐当时盘踞在冀州邺城的叛将安庆绪。 </p>
同年秋,众将大破安庆绪,斩首四万四千余级,缴获辎重无数,并一举收复卫州,围陷邺城。 </p>
次年正月,叛将‘史思明’在魏州称王,并在登基次月亲率五万精锐叛军冲阵。 </p>
当时,李光弼等人率‘步骑六十万’列阵于安阳河北,得知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冲阵后。 </p>
李光弼伙同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率军接战,结果激战中邪风大起,吹乱了双方的军阵,导致当时已经纠缠在一起的双方大军各自崩溃。 </p>
事后,当时负责统帅诸军的大总管宦官‘鱼朝恩’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p>
同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剥夺郭子仪兵权,命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元帅。 </p>
李光弼得知后,怕引火烧身,上书请求以亲王为元帅,自领副元帅,唐肃宗李亨随后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其人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专司节制‘诸营’。 </p>
其实说白了,李光弼当时还是大军实际上的主帅,赵王李系只是取代了鱼朝恩,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监军。 </p>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已经称王的叛将史思明集结重兵再次南下围攻汴州。 </p>
汴州‘汴滑节度使许叔冀’因为畏惧叛军势大,在史思明南下围攻时举城投降,导致汴州陷落,叛军一路畅通无阻的南下至江淮一带。 </p>
当时负责镇守黄河两岸的李光弼得知消息,紧急遣散洛阳臣民,率军退到了河阳。 </p>
十月,顺利南下的史思明率军围攻河阳,驻守河阳的李光弼率数万守军死战不退。 </p>
最终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厮杀,以自身伤亡惨重为代价击溃史思明麾下的十数万叛军,伤杀一万八千余人,生擒叛将‘徐璜玉、安太清’,缴获物资无数,一举打残史思明。 </p>
战后,李光弼被唐肃宗李亨加授‘太尉兼中书令’。 </p>
可惜,加恩后不久他就因为宦官‘鱼朝恩’的蛊惑与挑唆跟唐肃宗李亨起了嫌隙,最终在仓促出战时被叛军击败,导致唐肃宗李亨对他有了猜忌。 </p>
等安史之乱平息后,俩人之间的猜忌越来越深,甚至已经到了兵戎相见撕破脸的境地,要不是唐肃宗李亨正好中途暴毙,他很可能已经起兵叛唐。 </p>
后来唐代宗‘李豫’上任后,虽然对他多方拉拢宽慰,但由于他之前跟其父李亨之间的不合,所以对李豫也是一直若即若离,最后更是在李豫因为吐蕃的进攻下诏召集他入京勤王时,害怕被捉到朝中坑杀,便以各种理由推辞。 </p>
如果不是中途郭子仪再度崛起,估计当时的大唐不死也要残废,起码关中是保不住的。 </p>
而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导致李光弼在当时军中的名声一落千丈,不少部下跟他离心离德。 </p>
而李光弼本人也因此抑郁寡欢,最终于广德二年病逝,享年五十有七。 </p>
因此人前半生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但晚年却因为朝堂内斗而有坐啸一方的趋势与心思。 </p>
所以此人被后世一些史书爱好者称之为:晚年失节的大唐中兴第一将——李光弼。 </p>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情紧急,请恕末将难以从命!” </p>
…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