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文风(1/1)

作者:文云渚

宫墙雪第183章 文风

回到清晏殿里,陆皇后立即摘了凤冠,换上了宽大的袍子。 凤冠虽然华丽,但实在是太重了,时间戴长了,脖子会疼。 在自个的屋子里,陆皇后肯定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她很懒散地躺在榻上。 头发散着,连个簪子都没插。 乾平帝则是坐在桌子前看折子:“姐姐,现在折子太多了,实在看不完。” “姐姐,身子撑得住不?要是还行,帮着看些吧!” 陆皇后无奈:“你不怕牝鸡司晨?” 乾平帝笑道:“姐姐?我才不怕。我的就是姐姐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姐姐改折子,不就好得很!” 陆皇后道:“这话,在咱们自己屋子里说说就算了。出了这个门,我一概不认。” “你先改着,我歇一会儿。许是年纪大了,这一胎怀得真不安稳。” “腰疼。两个脚都肿起来了。走路不太舒服。” 乾平帝丢下折子,直接过来给陆皇后轻轻地捶着腰。 “不舒服就不去见她们。” “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人。” 陆皇后闭着眼睛:“得去的。” 见外命妇,为乾平帝安抚朝臣们的家眷,让朝臣们尽力。 这时候,陆皇后让他们尽什么力。 还不是告诉人家,陆皇后是站在乾平帝这一边的。 让朝臣们接着效忠乾平帝。 到底陆皇后是惠宗皇帝的生母,连她都出来表态要支持乾平帝了,也就说是,陆皇后是不认永波侯那边的惠宗皇帝是她亲儿子。 天底下,哪有做母亲的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那边的惠宗皇帝得不到陆皇后的承认,在礼法上就矮了一大截。乾平帝这边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那就是个冒牌的。 乾平帝道:“姐姐,你不心疼么?” 陆皇后沉默了一会儿,道:“你皇帝做得很好。” “惠宗皇帝太爱惜羽毛了。”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他不会用重典的。” 她别过脸,眼角莹然有泪光。 惠宗皇帝不是没机会。 在他当皇帝的十几年时间里,他虽然有心去改变,但总是既顾及又顾忌,最终在摇摆不定之间,让人家钻了空子。 再来一次,也未必会好。 陆皇后轻轻地道:“暗中给他留条性命吧。” 乾平帝道:“姐姐,是觉得永波侯那边的肯定是惠宗吧。” 陆皇后道:“永波侯做事果决。若是冒牌,早两年就反了,不会等到现在。” “其实,哪有什么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机会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时局里,随时去找的。” “拖拖拉拉后,才勉强去娶人家崔氏女,也像是我那大儿子的作风。” “换你,你会当机立断去娶了人家,然后立马起兵。” “那时候起兵,他更名正言顺一些。虽然他的兵力肯定比现在少,但当时你也弱,没有能牢牢掌控朝廷。” “两下抵消,他还有赢面的。” 很多事,是不能拖的。 越拖,变数就越大。 乾平帝轻轻地抚摸上陆皇后的肚子:“这个样子的姐姐,我好喜欢哟!” “这才是我最熟悉的姐姐嘛!” “姐姐,你好厉害哟!” “我这点本事,还都是姐姐你教的。” 然后,乾平帝把脸贴在了陆皇后的肚子上。 陆皇后脸上有点不自在。 到底这把岁数了,被人这么腻着,还是觉得老脸挂不住。 她道:“你差不多得了。” “怪不好意思的。” “都这把年纪了!” “也不怕人笑话。” 乾平帝笑道:“谁敢笑话?” “咱们屋子里的事儿,是不可能传出去的。” “姐姐,我给你揉一揉。” “今天那批外命妇能让姐姐开心不?” “姐姐如果有谈的来的闺中密友,都可以喊进宫里来给姐姐做伴的。” 陆皇后一口回绝。 “别了。” “我不喜欢和女的打交道。” “女子彼此之间大多小心眼。就是见不得你好,落井下石,暗中使坏。” “害了人呢!还要惺惺作态,跑过来明着安慰,实际上再去挤兑。” “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折腾个半天。” “费时费力的。” “熬到如今的地位,总算可以想不见谁就不见了。” “我才不想见那些女的。” “她们关心的,除了夫君孩子,就是姨娘丫鬟。沉迷在小情小爱当中,一点自我都没有。” “不想和她们多说。” “就不见吧,还能让自个儿开心点吧。” 乾平帝顺杠子道:“所以我的后宫就只有姐姐一个人。” “我也不喜欢那些满脑子争宠的女人。” “她们成天除了讨好男人就不知道干别的事了。” “她们给姐姐提鞋都不配!” “姐姐,我就是喜欢你。” 陆皇后不太想听情话了:“今日觉得困倦了。” 乾平帝道:“那姐姐就休息啊!” “太医院说了,晚期的时候要多休息的。” 陆皇后睨了他一眼:“那你还让我帮着看折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吧!我可没精力去帮你看朝臣们的长篇大论。” 现在的文风也真是头疼。 大臣们的折子是又臭又长。一本折子读下来,华丽的辞藻可真是不少,引用的典故也是相当多,要是没点本事还读不懂他们的意思。 但折子里有用的话真的没几句。 可乾平帝看折子,主要的目的不就是快速了解大华朝的方方面面么? 只有在真正了解大华各个方面的前提下,乾平帝才能正确施政。 但他从这些折子里真的看不到什么。 到底写这些折子的人脱离实际太久了。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大华是什么样子的,又怎么能用平实的语描绘出现实呢? 从书斋直接到朝堂,许多官员的人生少了实践这一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 树大生根。 这官员就像一棵树一样,长在一方水土里。 若是他们没有往下深扎,不去体察民情,坐在府衙里头去凭空想象,怎么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 同样的,乾平帝的施政也要遵从实际情况。 不然,他发布出去的政令,落不到实处,也是白指定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