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国民(1/2)

作者:浮沉的命运

大明匹夫第31章 新国民

,大明匹夫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金

二战时的德意志军队为何如此强大?

纪律、服从、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军人。

德意志的工业品为什么可以征服全球?

认真深入骨髓,严谨登峰造极,工匠精神流淌于血液之中,工作乃是上帝的恩宠。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意志的合围,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意志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认真也罢,严谨也罢,其实德意志民族的成功,早已注定。

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出了上述名言。

和季羡林先生一样,王泰对德意志人民的认真严谨、纪律服从,同样是推崇备注。

他以纪律和服从,提高军人地位之“军人优先”,乃至“士兵神圣”,训练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军人。现在,他同样期待着,培养出新一代的国民:认真、服从、奉献、爱国。

腓特烈威廉一世于1717年颁布法令,强迫全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这位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普鲁士国王在位期间,一手创建了1800所学校。他留给儿子腓特烈大帝的,除了大量的金钱和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一个被训练得服从政府、敬畏上帝、勤奋和节俭的人民”。

到威廉一世成立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政期间,德国的初等教育机构模式已逐渐确定下来。初等学校分初、高两级,每级4年,计8年,儿童6岁入学,14岁结业,此为强迫实施的义务教育。

19世纪末期,德国未达到读写水平的儿童仅占005,同期的英国为1,法国为4。德国的普及义务教育程度,远远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德国所招新兵文盲率从237降至015,到1910年时只有002,以至于1899年,德国舰队访问西班牙时,当地人惊讶于德国水手们个个都能阅读懂他们收到的邮件。

普鲁士的崛起几乎与国家干涉义务教育同步,不是巧合。腓特烈威廉一世颁布法令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义务教育成为国家的

事务,而非教会和地方事务。

“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办亡国。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

这是腓特烈威廉三世留给后世的名言。

“普鲁士要想取得军事和政治组织结构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首先要在教育与科学的世界中取得领先地位。”

这是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将军所说。

19世纪初,德国国家主义之父费希特在法国占领军的严密监视下,发表了一系列告德国民众的演讲,大谈国家以普及教育为中关于上课时间的规定都无法真正实行,遑论按规章去征收缺课罚金。

自王泰在河南创立义务教育一开始,他就面临严重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严重缺乏有学识、受过教育的教师。没有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的教师们,或者是那些饱读四书五经的儒士们,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是王泰心目中的合格教师。

“关中学堂”和“中原学堂”的师资培训机构的相继成立,使得师资力量的奇缺,渐渐得到了解决。一批批新的教师走入河南的各所学堂。也幸好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大量的葡萄牙传教士授业解惑,才能解决目前的师资力量培训问题。

这也让王泰莫名地振奋,持续的努力,也让学堂的问题一一迎刃而解,走上了正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