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君臣(2/2)

作者:浮沉的命运

大明匹夫第35章 君臣

崇祯没有再谈婚姻,但对王泰的态度,显然又是好了不少。

“谢陛下体贴,臣会继续努力,不辜负陛下一片良苦用心!”

顾绛还想再谈弊政,被王泰桌子底下狠狠拧了一把大腿,疼痛钻心,终于没有开口。

“王泰,你在河南,知道这《中原日报》吗?”

稍稍沉默片刻,崇祯忽然转移了话题。

“陛下,臣既要忙于民政,还要带兵打仗,日理万机,对于这个《中原日报》,没有太过注意。不过,这个报纸信息灵通,有时臣作的诗词也会被登在上面,针砭时弊,不乏国家大事。臣回去后,马上让人密查此事。”

王泰暗自心惊。难道说,皇帝要对《中原日报》痛下杀手了?

“那到不必。朕问此事,也是想问一下援救锦州之事。王泰,你可有什么详细的见解”

崇祯摆摆手,王承恩赶紧从后面拿出几张报纸来,一张上面,有清晰的关外地图。

崇祯端起茶杯,悠悠叹了一声。

“洪承畴率九边精锐去解锦州之围,若大军粮草不济,13万军马人吃马嚼,必会不战自溃。若大军被围,谁去增援?”

“陛下深思熟虑,臣也有此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粮道被劫,大军危矣,天下危矣。”

王泰暗自庆幸,崇祯并不是历史上所说一味促战。事关重大,军国根本,不可能头脑发热,任意妄为。

看来这报纸,果真是起了作用。

祯指着报纸上的地图,皱紧了眉头。

“大人,宁远到锦州200里,一旦粮草被断,围城打援,……”

顾绛忍不住开口,一旁的李定国却是冷冷一笑。

“围城打援,建奴也要有本事打掉!”

王泰点了点头,李定国言之有理,战争的本质,还是要建立在绝对的实力之上。

“陛下,洪督师统九边精锐,河南卫军愿为后军,保持大军无后顾之忧,早日解锦州之围!”

王泰抱拳,铿锵有力。

“王泰,保大军后路畅通,兹事体大,河南卫军能行吗?”

崇祯目光中的犹豫,激起了王泰的熊熊烈火。

“陛下,请以王承恩公公,或高起潜公公为监军,河南卫军可堪重用,日后自有分晓!”

崇祯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怀疑始终没有散去。

“陛下放心,不让建奴血流成河,臣无颜再见陛下!”

李定国满脸通红,肃然施礼。

“陛下,时无英雄,使竖子称雄。关外一战,我河南卫军,绝不会给大明丢脸,绝不让陛下失望!”

顾绛声音响起,微微颤抖,面色凝重,又有些许愤怒。

王泰暗暗叫苦。这两个猛男,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是代他立了军令状。

“好!”

崇祯兴奋的声音里,有一丝的期望。

“王泰,以你看来,不能一战而灭建奴朝食吗?”

“陛下,战争打的是后勤供应。如果我大明风调雨顺、国力强盛,自然可以一两年就收复关外。但如今……”

王泰看了看满眼期待的崇祯,斟酌一下,站了起来,肃拜一礼。

“陛下,以臣估计,多则10年,少则5年,建奴必灭。但前提是我大明万众一心,励精图治。”

王泰也并非信口开河。只要大明不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只要大明励精图治,区区黄太吉多尔衮,早晚都是瓮中之鳖。

“5-10年,这也太久了些……”

崇祯恍然若失,目光中都是失望。

王泰暗暗摇头。崇祯皇帝,未免也太心急了些。

“王大人,久闻你是诗词大家,你就即兴一首,给陛下评评。”

一旁的王承恩忽然开口,让王泰心头一惊。

王承恩开口,崇祯也是一怔,随即轻声笑了起来。

“王泰,上一次是“犹有花枝俏”,不知这一次,你是作何词?”

顾绛和李定国都是吃了一惊。看来,面圣时七步成诗,果然是确有其事。

“陛下,请借文墨一用。”

该高调时高调,反正是借花献佛。

“好!快快准备笔墨纸砚!”

崇祯也是兴致勃勃,声音高了几度。

这个莽夫,每一次都是七步成诗,还真的是诗词大家!

他倒是很期待,王泰这一次,又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佳作

李定国在旁看王泰写了下去,不自觉握紧了拳头。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顾绛看着满纸的龙飞凤舞,也是睁大了眼睛,如痴如醉,嘴里喃喃自语。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

王承恩看崇祯一脸的感慨,再看着王泰,莫名地又想起崇祯御案上的那句话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