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阿里骨(1/2)

作者:幸福来敲门

寒门宰相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阿里骨

汴京大风霾天。

大风沙子刮得人睁不开眼。

“丞相,这是安济坊,幼慈坊章程!王丞相请你过目!”

中书视厅内,蔡京将章程给章越过目,蔡卞坐在一旁。

章越看了蔡京办安济坊,幼慈坊之初衷,乃后世公立医院,儿童福利院的雏形,不由大为满意。

这个时代贫民都是看不起病,买不起药,故百姓得病后死亡率奇高。有了医生之后,可以大幅降低贫民中的死亡率。

蔡京一面看章越脸色,一面道:“下官闻丞相多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意,有所深思。”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乃上天之子,自是要代天行道。安济坊可解贫民无钱求医问药之苦,而幼慈坊用于平日灾年,百姓无法抚养孩童,故朝廷出钱为民抚养。”

章越欣然道:“甚好,甚好。”

蔡京果真是时时能体贴他的意思。

蔡卞道:“此二者都是德政。我记得当年丞相与舒国公谈管仲的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

“兄长这二坊便为了问病和慈幼,也算是了了丞相的初心。”

章越听了蔡卞这么说,笑了笑想起当年拿这九惠之教上门请教王安石时的情景。

蔡京谦然低下头道:“丞相爱民之心,上承管子,孟子。京长年在丞相门下,承丞相之教受益匪浅。”

“下官以为朝廷虽用度紧张,但也可抽出部分使用,譬如先在东京或各京府中推广,再推行至州府,以至于县府。”

章越心道,历史上蔡京可是公办福利的越道:“元长,事要一步步来,这幼慈院和安济坊便先在京师试行,设安济院为贫民问诊,但我看前代也有别坊之治,都是免费为贫民问诊施药,虽是一片仁心德心,最后却难以为继。”

“我看这般,坐馆之地的租金,医生的薪酬皆由朝廷支出,对百姓只收两文诊金充作笔墨之费便好,至于药材让百姓去药店自购。”

蔡京道:“丞相高瞻远瞩,京所不及。京还思得一事,宫中宫人患病以往都无法医治,多送至寺庙调养,但寺庙又无法医治宫人。京所思在宫旁设一‘患坊’,让普通宫人也得以免费地医治。”

章越心道,好个蔡京,想出伺候好领导身边的人这一招。借以公力而行私惠,但话说回来,这也是为官长久的办法。

你不让上面的人吃肉,下面的人怎么喝汤呢?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章越道:“王丞相也是意属如此吧!”

“是。”蔡京如实道。

章越暗笑,蔡京果真厉害。

章越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王珪则是通过‘患坊’讨好宫人,借此固宠。…。。

蔡京的方案可谓同时满足了两个宰相的需求。

王珪在仁宗时常入宫写诗,以巴结妃嫔,对此自是驾轻就熟。

如今再通过‘患坊’,对这些普通宫人施以恩惠,让他们领好处。别看这些宫人出身卑微,他们口中对官员的风评,比老百姓对官员的风评还要紧。

甚至有时候还能坏事。

章越道:“对患坊我没有异议,不过既在京师试行,至于患坊和安济坊的医官,要从别处选任,而不从翰林太医院中。”

蔡京闻言犹豫道:“这……”

章越道:“宫里太医的本事,你们又不是不知,其中皆是人情世故,怎能指望他们,否则先帝病重时,韩魏公等人就不会从民间寻良医了。”

“京师人多,常闹瘟疫,安济坊以后还要疗疾疫,也需从民间请高明的医生坐镇。”

蔡京领命走了。

他的神色很是振奋。

他会起草好熟状,等三位中书确认后画押,便可上奏了,最后便可落为实处。以后这便是他的政绩。

蔡卞道:“丞相,卞担心有人评议说‘治世当以大德,而不以小惠’。”

章越失笑:“小惠?”

这话章越记得宋慈常放在口头,说来这位法医鼻祖是建阳人,也是老乡啊。

以后国子监可设医学,设博士教授医者,要将家学变为公学。要从天下寻访名医。不仅是汴京还要有官医,军中也要设军医。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

其实宋朝士大夫研究医学风气很盛,有句话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言下之意是治病和治国的道理是差不多的。王安石就对医学有所研究。沈括和苏轼都写过医书,熙宁八年时将二人合著为《沈苏良方》。

章越想到这里道:“元度,伱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蔡卞道:“老泰山与丞相辩难时,多次听他提及过丞相所提的‘九惠之教’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卞深感丞相为民之心,只是如今陛下委丞相攻夏之任,怕是一时难以权衡。”

章越听了蔡卞的话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蔡卞其实也在委婉地提醒他,官家让自己为宰相是为了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