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子桓之野望(2/2)

作者:大风窗外笑

小曹爽翻天第二十三章 子桓之野望

五位大臣被曹丕赐座,从言辞和表情中就可以看出曹丕对于这件事的喜悦程度有多高,五人虽然对表中所提到的什么“土豆”、“红薯”、“玉米”等闻所未闻的庄稼保持怀疑的态度,但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不是。

曹丕当然知道下属们的小心思,当即吩咐刘晔,一会儿亲自回邺城,将这几种庄稼每样带些过来,好证实一下曹叡的祥瑞表。

眼看已经入秋,曹丕便下令先行启程,前往许都觐见天子。

但曹丕的大军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驻扎在许都西南方向五十多里的曲蠡。

大军驻扎之后,曹丕就向汉帝刘协提出了几项需要批准的任命,比如丞相祭酒贾逵升任豫州刺史,王朗升任御史大夫等等。

曹丕之所以这么做,无疑是在向天下的士大夫们投靠他的魏王国,亦或是成为他代汉自立的支持者。

作为新一代的魏王,曹丕深知自己的威望远远不及自己的父亲,更何况他也并非创业之主。

即使是父亲曹操那样拥有无与伦比的战功,以及对军队牢固的掌控力,他也难免要诛杀国舅董承,少府耿纪,甚至不惜杀掉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尚书令荀彧这样的人才。

终其一生,曹操都在与那些想要维护汉朝正统的势力明争暗斗,但最终也没有真的跨过那一步,曹丕当然不认为自己能够超过父亲曹操,从曹操刚刚去世,青州兵鼓噪哗变,直至解散这件事上,曹丕就已经看清楚了,自己没有父亲那样的掌控力和威望。

另外,联想到自古以来权臣儿孙的下场,曹丕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脱离父亲的阴影,那就得更进一步,自己当上了皇帝,才有可能让子孙万代长久的传承下去,否则,一旦汉室中兴,曹家将彻底败亡。

自殷商之后,千百年来,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已经在平头老百姓以及底层官吏的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汉武帝时期,更是将皇帝提升君权神授的级别,这也是汉武帝愿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原因。

新朝的王莽篡位不成,其悲惨的结局更是向百姓证明了刘姓之外的人是不能承接天命的,只有刘氏子孙,才能够执掌那方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

怎么?你不信?

位面之子的陨石可以让你再慎重考虑一下到底要不要信。

因此,即使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长时间,并且拥有了实际的执政权力,但很多底层的百姓依然认为,什么黄巾之乱也好,董卓乱政也罢,即使是你魏王大权独揽,也不过是我大汉帝国前进道路上的一段下坡路罢了,我大汉皇帝上承天命,下牧黎民,不是你一个姓曹的想推翻就推翻的。

远的不说了,就说二十年前的袁术,四世三公的出身,已经是顶级的门阀世家了,可一旦称帝,立刻就成为了众矢之的,瞬间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在轮到曹丕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了,虽然他不相信什么非刘姓不可承接天命的说法,但他总得考虑天下人的想法,否则,失了民心,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壳宝座,那还不如不要。

于是,在此之前,曹丕的得力干将陈群,奉上了九品官人法,曹丕立刻答应了这一条政策,这也使得曹丕得到了士族阶层的支持。

而军队,已经被曹丕利用宗室将军牢牢的把控住了,有威胁的也已经剔除在外,从根本上杜绝了哗变的可能。

现在,就只剩下民心了。

ps:今天的第二更两千字奉上,书友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东西,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