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弓告成(1/2)

作者:金角大王728

荒岛六人行第47章 大弓告成

渡渡鸟的发现和圈养,解决了六人没有蛋吃的问题。

而林羚的发现,也为王胖子制作弓箭解决了一大材料问题。

弓臂的内侧需要贴角片,以两片水牛角为最好,而羚羊角也是可以的。

我国古代也有用羊角替代牛角的制作方法,因为羊角较短,需要用四片。

林羚的角虽然长,但是是螺旋状的,不够直,所以也只能截成四段来用。

王胖子用锯将林羚的角锯成片状,切削打磨成四段贴在了弓臂内侧。

每两个角片之间都需要用一块材料垫一下,叫做“梁子”。

梁子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两块相邻的角片在拉弓时互相挤压,造成磨损,起一个缓冲垫的作用。

俗语中有“结了梁子”的说法,据说就是源于此,指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互不接触的意思。

梁子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垫一块木头也可以。王胖子直接将上次留下的野猪獠牙,锯下几块当作梁子。

经过几天的阴干,弓胎、弓梢都基本定型,现在角片、猪筋也都准备好了,王胖子就开始弓的组装。

组装主要是用猪胶来粘,将角片粘在弓臂内侧,筋粘在外侧,弓梢粘在两头,弓把粘在中间,就大功告成了。

木材、竹片等材料的粘接都要分两步。

《佳兵》中专有一篇《弧矢》,详细记述了古代弓箭的制作工艺。

其中弓的制作过程和材料,就和你做的差不多。而箭的制作,里面特别提到了一种名为‘三不齐’的箭杆,采用了拼竹工艺,能大大提高箭杆的品质。”

肖恩的记忆宫殿中保存了很多经典名着,而《天工开物》又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经典,学理工的肖恩当然不会错过。

所谓“三不齐”箭杆,就是将三根或四根竹条并在一起用胶粘住,然后再用刨子、刀之类的工具削成圆杆。其原理类似于现代的材料复合工艺,做出来的箭杆在直度、硬度、持久性上都比较好。

肖恩一直想练习木匠活,而这种三不齐箭杆的制作,正好拿来练手。

要做这种箭杆,首先要对竹条进行刨削,需要一个简易的刨床来固定竹条、箭杆。肖恩在一块长木头上用刀划出一道很长的凹槽。将竹子破开后放入凹槽中,凹槽的前面用东西顶住,这样在刨的过程中,竹条就不会乱动。用刨子将竹条的一面刨平,然后再刨一面与其垂直。这样竹条的截面就有了一个直角。

同样方法做好四根竹条,就可以用胶进行拼接。因为同一根竹子的竹条质地相似,所以拼接时注意要将不同竹子的竹条拼在一起,而且竹节要错开,这样可使成品质地更均匀、更结实。

将猪胶刷在竹条上,将四根竹条的直角面两两贴在一起,再用绳子捆扎结实,放起来阴干。

待胶干透后,再将其放到凹槽上卡住,用刨子刨成圆杆,此时再看其截面,就是一个圆形,由四个直角扇形构成。成品直径约1厘米,杆长70多厘米。

王胖子看着肖恩做好的四拼竹箭杆,赞叹道:“这个太厉害了,箭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箭矢的命中率,拼接工艺解决了天然材料质地不均的问题,会极大的提高箭杆的质量和一致性。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叹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