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也第178章 回民坊
“这不是瞎掰么!”
铁军可爱的话语立刻引得前面几位大笑不已,身边的人也都低头一笑。
站在回民坊这条街上,只见青石铺路,树木不少,但是很多只是向上伸展的枝干,还好都被喜庆的小红灯笼和彩色灯带点缀,不是太过于凄凉。
路两旁是仿明清建筑琳琅满目各种回民小吃店铺,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挤满这条街,整条街道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
“没想到现在还要这么多人!”
“到了晚上,这条街就更好看了,灯火辉煌!”。
此时人潮如流,人们品尝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欢声笑语回荡在这条街,好不热闹。
“其实,从这条主街往西,整个回民坊各条小巷巷子,都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吃食,盼望着人们去发现它、品尝它!”
“张博,别说了,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看着林林总总的幌子上写着“酸梅汤,石榴汁”,相里李,张烨拉着马小云小跑过去,三位男士紧随身后。
亲眼看到硕大的石榴被一分为二,然后被压榨成颜色漂亮的石榴汁,马小云兴趣十足,期待感爆棚,她迫不及待在这种天气喝一口,
“透心凉!”马小云一嘴京片子,还打了一个冷颤,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在回民坊,有一种小吃,叫“甑糕”,就是类似过年吃的“年糕”,是用泡好的糯米、红枣、芸豆、红小豆蒸制而成,软糯香甜,再浇上桂花蜂蜜汁,吃一口,能一直甜到了心里。
现在为方便携带都开始放在一次性杯子里,看着白色棉胎打开一瞬,热气腾腾,层层叠叠的糯米与各种豆类,大枣颜色分明。
三女与铁军都一手冰淇淋木片,一手端着杯子不停蒯吃,张博,杨骁拎着石榴汁的塑胶袋紧跟其后,但是张博的嘴还是喋喋不休进行解说,
“甑糕好吃,但这个甑字,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念,甑,zeng,四声,“甑”指的是古代先民蒸煮食物的一种炊具;现在,这种炊具早就淘汰了,如果去西安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兴许就能看到那些从古墓中出土的古代青铜“甑”。
所以,在回民坊看到有的店铺门口挂着“甑糕”的旗帜,便能意识到,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所在地,这里古代先进的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曾绵延千年!”
“你后面应该加一个感叹词,啊!才能充分说明你现在的心情,呵呵!”
张烨说着把剩下一半的甑糕递给张博,相里李,马小云已经都吃完了,看着杨骁马小云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接过递过来的石榴汁喝了一口。
“我操,这是什么,是字啊?!还是招牌啊!怎么好几家都是!”
铁军嘴角带着甑糕的痕迹,手上的木片指着旁边的店铺,众人扭头看去,
“biangbiang面,面条的一种,是形声字,是扯面摔在案板上发出的声音,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高,实在是高!杨骁你咋知道的?!”
“喜欢看民间传说,以前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
“素材?!”
张博兄妹都一愣神,相里李,铁军分别小声解释,
“不是吧?!我靠,杨总,那些都是你写得?!”
“无聊,当时就想挣点零花钱,随便写的!”
看着张博兄妹惊异的眼神,杨骁有点心虚,也有点不舒服,连忙岔开话题,
“你们看到什么好吃,想吃的就随便吧!反正有我和张博,铁军兜着,怎么样?!”
果然有效果,三位女士立刻跃跃欲试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三女见到中意的小吃,立刻上手,但是只是外观好看,味道实在不敢恭维,都是吃了几口,便转身交给后面的三位,杨骁对马小云来者不拒,几口便吃干净,确实味道怪异的找个不起眼的垃圾桶快速扔进去,最后发现还是甜食最适口,三位女士只进不出。
在青石铺路的主街东侧,有个装修豪华的二层小楼,是大名鼎鼎的“贾三包子铺”主店,这儿的灌汤包全国有名。
大家鱼贯而入,也是吃点主食顺便休息一下,戴着回族头巾的女服务员给众人拿来菜单,上面灌汤包有牛肉馅、羊肉馅、三鲜馅,
铁军随口便问一句,有猪肉馅的吗?!女服务员狠狠瞪了他一眼,用纯正的西安话对着铁军说,“咦,额这儿似回民!”
铁军听完一愣,回过味儿来,旁边的几人赶紧为铁军一时的嘴快,考虑不周说对不起,点多菜后,服务员嘴里嘟嘟囔囔走了。
“铁军,你要死啊!”
“我,我不是没反应过来么?!”
带汤的“烫面”包子用小蒸笼盛着端到桌面上,铁军小心翼翼表示歉意,被人家无视。只见包子皮薄薄的,里面有热腾腾汁水、馅料;
“铁军,你一定要小心吃这包子,不然的话,会把嘴烫一大泡,看着哦!一般先用筷子把包子戳一小口,等里面汁水适宜嘴的温度,汤汁吸溜进嘴,再吃包子,鲜美异常。”
说着,张博把包子夹到汤匙,把汤汁进勺内后,缓一下慢慢品尝汤汁,再对付包子,馅料,果然味道不错。
“在这个“贾三包子铺”对面巷巷里,还有个挨肩两家“贾大包子铺”“贾二包子铺”,规模要比“贾三包子铺”小很多。
有一次,逛“回民坊”,累了,我走进了“贾二包子铺”,要了两笼包子,尝尝他家的味道,感觉和“贾三包子铺”味道不差什么。
里面吃客不多,便和老板聊起来,原来,贾大、贾二、贾三是兄弟三人,老父亲把灌汤包手艺传承哥三个,唯独贾三兄弟,思想活络,把个家传手艺做大做强,做买卖的水平明显高出其他两位哥哥。
和老板互答言语间,得知老板就是贾二,对他能干的贾三兄弟,语气不乏有羡慕、嫉妒的情绪掺杂期间。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现在贾大贾二包子铺在回民坊经营咋样了。”
张博看着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对付烫人的包子,在旁边不紧不慢得讲述自己的经历,大家也是饶有兴趣。
“穿过鼓楼门洞进入回民坊,走不远,往西一条巷子里,还有一家叫得响的店铺,“老金家水盆羊肉”,老金家的水盆羊肉不同于西安的“羊肉泡”,它是馍和羊肉汤分开来吃,吃过一次,味道便记下啦,便有还想去吃第二次的想法。
在京城久了,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吃老金家的水盆羊肉,憋了好长时间特意借出个差来到老金家,赶上那钟点我也很饿,要了两个馍,一碗水盆羊肉。吃着酥软半发面白馍,喝一口羊汤,滋味美极了!
忽然,店门外一片嘈杂声,哭声、叫声一阵阵,原来是附近的回民人家在出殡,一群人抬着回民特有的棺材缓慢从店门口走过,我便抬起身,去门口看看热闹。回民出殡的大大小小大大小小一杆人众走远,返身回来再吃“水盆羊肉”,不知咋回事,水盆羊肉没有了原来的味道,馍没有刚上来吃时酥软,羊汤的鲜味也失去了很多。至今,我都不明白那时的味觉,究竟出了什么情况,神奇吧?!”
“还有一次,”他看到众人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才继续说下去,
“我曾吃过一道很奇怪的羊杂汤;一碗羊汤中,只有两只羊眼睛,浮在汤中,硬生生地看着我,我瞪着它,它直直看着我。我着实不敢下嘴,便问店里老板,能不能把这羊眼切碎我再下咽;老板满足了我的要求,我第一次吃羊眼汤,还是实实在在“死羊眼”,还真别说,味道还确实不赖!”
“咦!张博,你要吓死人啊?!那样的东西怎么吃的下去!”
张博立刻笑了起来,杨骁在旁边附和,解释,“羊头,牛头都是不错的一道大餐,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一下的!”
相里李嘴角撇了撇,“还是算了吧!我就记得“腊牛肉”“腊羊肉”,那是回民用各种佐料制作的熟肉制品,外表是用红曲米刷上一层红红食品涂料,味道醇香。
每到过年,以前家里都来回民坊买这种“腊牛肉”“腊羊肉”;年夜饭,切上一盘这样的“腊牛肉”“腊羊肉”,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鸿运当头!还记得吗?!张博。”
“”那咋不记得,我老爸和相里老师当年都是搭伙一块去买的!这是以前了,在西安回民坊,据说,有三百多道小吃,道道小吃都能做到极致,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真心佩服回民百姓做吃食的本领,干净卫生,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让吃客吃完还想再来吃,可是你看现在,游客多了,质量下降了多少?!”
众人重新回到街上,杨骁环规四周这有些熟悉的地方,心中暗自回味当年的各种味道与感觉,回民坊的小吃太多太多,镜糕、金线油塔、凉皮、米皮、羊肉泡、黄桂柿子饼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个六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众多街道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在老西安人眼里,北院门、大皮院、桥梓口、东羊市都是回民坊;要想了解最真实、最平实的西安回民生活,从鼓楼为,向“坊上”深处的巷巷要走得很远、很远,一般游人轻易走不到的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