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第162章 节日和假期
还有人认为32年之后,偏差就达到六个小时了,那时四个年份的冬至日期就不全在二十一日,应该在那时候调整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年。
如此128年之后,闰年就往后推了四年,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闰年。而且把所有的冬至日期,一直留在二十一日。
但是这种改闰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朱由检也不愿闰年改来改去,说道:
“误差只要在十二小时以内,在黄历上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定为前一日或后一日。”
“32年误差6个小时,64年就是误差12小时。那就64年改一次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两年。”
“64年大概是一个甲子,就称为甲子改闰,每个甲子确定新的闰年。”
这样还是很麻烦,但是却更精确,不至于冬至日期偏差快一天了,历法上还在定为二十一日。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被懂行的人嘲笑。
所以朱由检给钦天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每年测算节气时间,具体要精确到几分几秒,方便调整下个甲子的闰年。
钦天监的人接受了这个任务,感觉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重。一旦这个历法出现问题,受罚的还是他们。
周长庚却很是振奋,觉得岁差确定之后,太阳历距离成为主流历法,又迈出了一步。想到皇帝提出的甲子改闰,周长庚道:
“臣以为太阳历每月都是三十日,适合干支纪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的初一,都是甲子之日。”
“臣以为干支纪日,也当用于太阳历。”
这是在原有历法上刨根,因为生辰八字什么的,都是按干支算的。如果干支纪日改为太阳历用了,算命的方法岂不要改?黄历上的宜忌,岂不要根据太阳历算?
所以当即就有人提出,程。
所以,在看到用太阳历推算的节气,大多在初五、二十附近后,朱由检决定把放假和太阳历联系起来,便于以后推行。
以后按太阳历放假过节,看谁还会反对。
《明史》:
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