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4k)</p>
杨宪最崇拜的那个人,奋斗的一生一直在实践他的一句经典言论:</p>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p>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笑道:“太子殿下,你说这大明天下,是这些士大夫多,还是胥吏和那些考不上科举的落魄读书人多。”</p>
“自然是后者。”朱标直接回道。</p>
“那么,事情便简单了,我们用不着让朝廷冲在前头,直接与士大夫发生冲突。这些胥吏和落魄读书人,会给这些士大夫好看的。”</p>
“为了将那些落魄读书人绑在这辆与士大夫正面硬刚的战车上,朝廷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全国发文,公布将胥吏抬出贱籍以及胥吏能够直接升官这两件事,然后便是公布政务员考试,让这些考不上新式科举的读书人又有了新的希望,一条全新的从政的路子。”</p>
杨宪拿着手中那份百官联名的奏折,开口道:“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殿下只需要将手中的这份奏折内容,通过大明日报公布于世即可,然后就可以搬张板凳,准备些瓜子花生,等着看好戏就行。”</p>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愣了一下。</p>
要知道这份百官联名奏折里头,写得尽是一些贬低胥吏的话,若是这些胥吏看到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原来是这么看待他们的。</p>
他们会是什么想法?!</p>
你老朱也已经五十岁了,虽然平日里,我们喊你一声万岁。</p>
不过既然如今木已成舟,那么多想也无益。</p>
朱标自我催眠道。</p>
更何况,这是直接断了别人的未来。</p>
当时是情绪上来,如今冷静下来,李善长还是有一些害怕。</p>
不过这样蔫坏的损招,竟然会出自杨宪之手,朱标是怎么都想不到的。</p>
一定是他的境界,已经到了另一个我无法企及的境界。</p>
可现在明明就有一条康庄大道,摆在他们面前,而他们的这些大人们这个时候不帮他们就算了,而且竟然拦在了他们面前,狠狠踹了他们几脚。</p>
可现在,那帮子已经过桥的士大夫,那帮子和他们原本身份一样的读书人,现在站在桥对岸,竟然直接用斧子砍断了吊桥的绳索。</p>
身在相位的他,是被士大夫这个集体,推到如今这个地步的。</p>
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p>
而现在不用科举,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政务员考试,就可以曲线救国,先当政务员,后当官。</p>
在你面前,我们就算是想要干点什么,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来。</p>
这些个县老太爷做的事情,胥吏们能不知道吗?</p>
被鄙视,被白眼,被瞧不起,这也就罢了。</p>
真的清官也就罢了。</p>
只要是一心为民,那么手段便不再重要。</p>
朱标顺着杨宪这个思路仔细一琢磨,如果真这么做的话,这件事还真有可能成功。</p>
我怎么能这么想杨卿。</p>
总能等到,你老朱撒手人寰的那一天吧?</p>
就你变法的这些东西。</p>
李善长那天从出宫回府后,回想起当时自己在大殿上和朱元璋所讲的那一番话,就一阵头皮发麻。</p>
这些胥吏和读书人,不找士大夫拼命才怪呢。</p>
别人对他硬,朱元璋只会对那人更加强硬。</p>
李善长代表的是,身后成百上千名大名文官的态度。</p>
对于那些落魄的读书人,也是同样的道理。</p>
可现在是洪武十年了。</p>
很多事情,不是他李善长想不做,就能不做的。</p>
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差不多也就活到这个岁数。</p>
现在在他们看到自己本可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再去看这些个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又会是什么想法?!</p>
朱标看向杨宪,眼神都有些变了,变得有些古怪。</p>
自古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p>
还真的以为你能万岁了?</p>
难不成,他朱家皇帝还真能不用士大夫不成?</p>
真的触及士大夫权力的改革,往前看看王安石变法可否成功?(当然,王安石变法的核心诉求是“富国强兵”,其实也没有太管老百姓的死活,本质上是官僚地主和百姓的韭菜一起割,士大夫不想被割,然后就开始反击。)</p>
是,在大明,你朱元璋说一不二。</p>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善长已经退不下来了。</p>
他们这些人这些日子之所以会聚众闹事,还不是因为知道自己仕途无望。</p>
如果是以前“居无廪禄,进无荣望”,也就罢了。</p>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不奇怪。</p>
但凡屁股有些不干净的,就等着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吧。</p>
杨卿这是多么伟大啊,为了百姓,自己背负些许骂名又如何。</p>
要知道杨宪在他心中,一直是为国为民、无所不能的“圣人”形象。</p>
我李善长就不信后世之君,还能够接着继续干下去。</p>
伱老朱一个人让猪油蒙了心,说出“大明天子非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与百姓共天下”这样的胡话来。</p>
</p>
难道太子爷,太子太孙,也这样糊涂不成?</p>
李善长这样想着,内心也稍微安定了一些。</p>
他不知道的是,太子朱标不仅同样是这样想的,而且已经为此付诸实际行动。</p>
“恩相,大事不好了!”</p>
这一日,李善长正在厅内吃着早饭,一个人急匆匆从大厅外走了进来,同时嘴里高呼道。</p>
能够在韩国公府内,如此高声喧哗、畅行无阻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善长的学生,胡惟庸。</p>
李善长了解胡惟庸,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向来就很有城府,绝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如此做派。</p>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慌乱。</p>
李善长抬头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开口道:“惟庸啊,什么事如此慌张?”</p>
“恩相,有看今天的报纸吗?”胡惟庸开口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