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罪了全天下的粉丝第四十七章 长评一
而关于最近大家所热议的问题,我也想写写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不解,一个正面临战争、丧乱,连民族的存亡都存在危机的国家,为什么还要花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保护那些没有生命的文物。
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青铜器,那些已经褪色的丝帛和刺绣,那些很多都看不懂的宋画和唐体。
难道还能比人命重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那段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日寇的侵略,国民政府决定对文物进行南迁,这在今天看来是明智之举和不二选择,但在当时可是遭遇了空前的反对。
当时全社会基本分为两派——“主迁派”和“反迁派”。
北平顶尖的文化名流几乎全都参与了这场耗时数年的大争论。其中,就包括刚完成《再别康桥》的徐志摩、刚谢绝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鲁迅,以及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
每天都有民众堵在故宫门口,声称“有文物才是北平”。
爱国人士寄出恐吓信,扬言在铁轨上装了炸弹,日本人发文称,中国的宝物,也可由日本民族代管。
甚至甚至还出现了这样一个议程——各委员签字,呈请中央拍卖故宫古物,购飞机五百架,以充国家抗敌之资。
幸好这一荒唐事被及时制止。时任院长易培基说:“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
与此同时,他开始秘密带带领故宫员工给国宝打包,并反复叮嘱:如果有外人问起,就说是为了修建故宫库房。故宫里的宝贝浩如烟海,易培基按照书籍、瓷器、字画、珠宝等多个门类,委派多位专家筛选。
要求筛选出精品中的精品。
专家们最终选出9000余幅书画、7000余件瓷器,铜器、铜镜、铜印共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