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老仙闹大明第171章 海陆关贸总协定
按人均产值论,塞国比大明富庶不知几倍。</p>
然而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繁多,才是商人最喜欢的市场。</p>
管仲说过:“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商。”商人祖师爷白圭曾经说过:“越是穷地方,越是藏大鱼。”</p>
然而此时的满脑子都是那一船船的银子和钞票,接下来就是和户部为代表的大臣扯皮。</p>
户部认为这笔钱自当入国库,充当国用。朱棣不舍得啊,想要纳入内帑。</p>
这事还没扯清楚,话风就突然转到要不要迁都这件事上面。</p>
永乐迁都这件事对后世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对大明朝廷的效果而言,确实很难讲。</p>
目前是大多朝廷大臣不愿意去北京,那地方风沙又大,又落后,哪有南京富庶?</p>
再说了,当时明朝经济文化中心肯定在南京啊,江南地区的发达毋庸置疑。</p>
但朱棣不干啊,他在北京呆习惯了,那边比较有安全感啊。当然,他也想打击北元,开疆拓土。总之,没人能知道朱棣的真实想法,但论迹不论心,后来朱棣确实一直在和北元干仗。</p>
是塞国的这笔钱给了朱棣更多信心,起码腰杆子更硬了,在迁都之事上他就硬逼朝臣屈服。</p>
大臣们对付皇上也有的是招,就说反正国库没钱,你要非得迁都,那就得用塞国这笔钱。经过一番极限拉扯,最后只给朱棣留了三百万现银,其余全入了国库。</p>
这时大伙儿才想起塞国来的仇敬他们已经等了半个月了。</p>
最后还是太子朱高炽领班,姚广孝、杨士奇和文渊阁学士及相关人员与仇敬使团洽谈。</p>
这次仇敬过来是要和大明搞一个一揽子的边贸总协定,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前都属于朝贡体系。</p>
就是你蕞尔小国,向大哥我称臣纳贡,然后我看着给你赏赐。当然,咱们大明是天朝上国,肯定不会让小兄弟吃亏就是,否则下次谁还来呀?</p>
但塞国和大明是兄弟之国呀,那肯定不能按照朝贡那套来,仇敬是带着方案来的。</p>
大明不是对贸易全无概念的,市舶司从唐朝就开始设置了,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发许可证,收税,对进出口船只检查,看有没有夹带违禁货物等。</p>
但此时的大明海贸仍然是朝贡制度,你的有牌照(堪合)才有资格到朝廷指定的市舶司朝贡。大明对这些朝贡使团的回礼也很厚道,一般是贡品的十倍。</p>
明朝有一起事故,就是一伙海盗意外得到大明的堪合,冒充使团去朝贡,结果遇到真使团,两家直接火拼起来。</p>
这要不为了赚点儿钱,谁冒那么大的风险啊?</p>
皇上的面子很值钱,可能是受了刘学勤的影响,对海洋事业比原来的历史重视了许多,对于朝贡回礼少了一些,但仍然没有收税。</p>
而原本的历史中,直到正德年间,海禁废弛,才开始抽20的实物抽分,与宋元时期的关税制度接近。</p>
这个时代抽税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做到各种商品细目制定不同的税率,也没有hs代码之类的分类系统。</p>
所以宋代是将商品分为细色(贵重)和粗色(普通)两大类,前者抽税1/10,后者为1/15。</p>
大明在毫无准备之下,谈判过程就是被动审阅塞国提出的文本。</p>
塞国提出,希望大明方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天津等四处海港,或增设市舶司;长江沿岸设置荆州、汉口、南京、九江、镇江、苏州等六座江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