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老仙闹大明第140章 玉门县
玉门县的县衙就在废弃的玉门关城墙下,倚郭而建。</p>
就是一间砖石、水泥建造的大房子,约么有个两三百平。衙门后头有几排宿舍,还有伙房、鸡舍、食堂等。</p>
不能说简陋,因为今年户部发文,明令各地衙门建造的预算,不得超过国内小学校的平均标准。</p>
全有志等人安顿下后,刚擦了把脸,就被叫去开会。想起那盆发黄的洗脸水被好几个人一起用,大伙儿脸色都不怎么好。</p>
“各位大人舟车劳顿,但如今时不我待,请大家今后一定将效率二字牢牢记住!”</p>
知县的话和四处漏风的窗户纸一样,都令人感到一阵冷飕飕的。</p>
全有志想着既来之、则安之,端正了心态,仔细端详上座的县尊大人。</p>
这位约么三十上下,高颧骨,高鼻梁,典型的西北人特征,除了上位者气势十足,倒看不出是个什么性情。</p>
“上师他老人家历来最重视两件事,一是育人,二是植树!”</p>
“玉门是个什么地方?古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各位如今应有体会,可以说,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p>
“我们向天地的索取必须有度,否则必有灾殃。这个度就需要各位大人与在下同心协力,仔细度量才是。”</p>
全有志只觉得这位知县大人的水平很高,什么“生态环境”之类的新词张口就来,他忙取出本子和旁人一样唰唰记着笔记。</p>
当“上师”二字出口,堂中各官纷纷交换眼神,这位县尊跟脚是出自塞音道场外门无疑了,只是不知是哪一峰的,众人的神情态度立即变得愈发恭敬起来。</p>
玉门知县胡鲜云是斯峰外门弟子,后来在庶务堂做事,还帮冯理做了一阵传经弟子。在道场他本算不上角色,但资历熬到他这个份上的弟子如今各个都是栋梁,外放个知县只是等闲。</p>
如今县里的首要工作有三件,一是人口摸底,重造黄册。</p>
胡知县也是初来乍到,他倒是知道内门的周铁师兄在这一带活动,但并不知其具体位置,更不知那边已经俘虏了小一千人。</p>
第二件事是安置移民。</p>
分到玉门县的移民共计一百三十户,八百六十一人,还有玉门官员们带来的随从人员,足足有一千二百多。</p>
随从们除了极少数可以留在衙门里干临时工,其余也是要在玉门落户。</p>
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要赶在冬天之前完成盖房、开荒等事,任务极其繁重。</p>
第三件事就是建造苗圃。</p>
这事本是新设的林业局管,但植树造林,防风控沙是开发肃南的战略重点,知县这个一把手肯定是要亲自抓的。</p>
这么多的工作,县里的官员还不足十人,自然要将各项任务分解下去,由官员带领着老乡们做事。</p>
与大明朝那些坐班房的官员相比,塞国的官员务实很多,工作量也大的多。</p>
说实话,也有些超出了全有志等新晋官员们的预期。</p>
但倒没有多少抱怨,一是手里的权力是实打实的,二来嘛,他们这些官员的薪俸那也是相当可以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