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山雨欲来(1/2)

作者:蚂蚁爱大树

塞音老仙闹大明第80章 山雨欲来

各县府库情况差别不大,就一个字:穷。</p>

这时候朝廷向农民征收的秋粮夏税主要是米麦、钱、钞和绢布(前文有读者提到明朝白银流通极少,这确实事实,不过小说必须要进行一些加工,就比如说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都随身带着金叶子,我也不能写主角卖小说赚了几十万石粮食不是?)</p>

府库里不存粮食,净是些钱、钞,绢布、茶叶、漆器、生丝、生铁等乱七八糟的物资,十余县加起来,拢共值万把两银子。</p>

常平仓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全自治区也就两万石,如阶州、漳县等城,被攻破之前,官员都开仓放粮,还有一把火烧了也不留给塞音教的倔种。</p>

好在洮州卫的卫仓起出三万石粮食,直接被军机处收了,聊做补贴而已。</p>

刘学勤下令,各级府库不动,仍归州县支配。</p>

官员薪俸不再发粮食,而是以银钱支付。具体负责发放钱粮的,暂时只能由教中庶务堂来做。</p>

最令刘学勤在意的是人口与土地。</p>

结果临洮府有十五万,巩昌府有二十五万,总计四十万人口。(由于塞音教的经营,临洮府人口比历史记载多了5万)</p>

分摊到十八县,也就每县两万人,实际上狄道县人口就超过了五万,一些小县连万人都不足。</p>

如今整个自治区地广人稀,除了洮州卫有三万亩屯田地可以直接充公,其余各县,只要组织民力,开垦出足够数量的军功田即可。</p>

如今高产作物在手,自治区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不在话下,搞不好将来还可以出口。</p>

当务之急就是征收农民手里的粮食,由于观政弟子的存在,如今州县官员一改往日作风,亲自拜访各地乡绅农户,向他们进一步普及自治区的政策,并且拿银子收粮。</p>

除了临洮府,其余地方的人大多都不敢信。</p>

怎么户籍制度说废就废了?路引也不要了?还,还说将来要逐步取消夏税秋粮,骗鬼呢吧!</p>

这也难怪,有了路引制度的存在,加之这个时代交通信息落后,除了少数士绅、商人,大多数农民都是在自家地头困守一生。</p>

也拜朱元璋这些年大力开荒、恢复农耕事业所赐,起码地主家里还是有余粮的。</p>

只要官府肯掏银子,愿意卖粮食的地主很多,很快就收上来十五万石粮食,充作军粮。</p>

最拥护塞音教的当属商人。</p>

以往与刘学勤接触的多是大商乃至巨商,早已将家人秘密转移至秦州,实在带不走的产业,比如去年新建的自行车厂,都已经卖给了秦王府。</p>

令人没想到的是中小商人对自治区表现的尤为积极,不少人慷慨解囊,找到官府要捐钱捐物的。</p>

还是朝廷的政策对商人打压过甚,社会地位低下不说,路引制和种种限制都令商人很难施展。</p>

公共政策制定犹如治水,要考虑排洪、泄洪,一味架住堤坝,只能酿成更大灾难。</p>

这段时间塞音教花钱如流水,除了供养军队,造枪造炮,以及各县加固城墙,构筑水泥工事,各种花费就跟无底洞似的。</p>

到了二月份,大明与自治区各个方向的商路均已被切断,燕王朱棣似乎被塞音时报的内容吓得不轻,中断了与塞音教的秘密联络。</p>

虽然刘学勤故布疑阵,说自家与四位藩王暗通款曲,但他燕王是真有事啊。</p>

而且他是真怕自己的老爹朱元璋。</p>

没得奈何,刘学勤只好将视线投向河州。</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