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第四百一十一章 御史中丞杨宪
王府大堂内,张阳泉默默坐在案后,埋头处理着公文。</p>
厅堂地毯上,跪了一地的官员,众官员纷纷出声数落着刘伯温罪行。</p>
比如至正十三年,刘伯温在处州带领官兵,杀死了两千多起义军义士!</p>
又比如刘伯温离开元朝时,对人评判过所有起义军首领,将江都军比喻为盗匪之军。</p>
张阳泉默默听着,一言不发。</p>
一刻钟后,一名亲卫进来附耳汇报了一句,张阳泉这才抬起头,道:“请他进来吧。”</p>
亲卫应诺一声,离开了大厅。</p>
没过一会,刘伯温便跟着亲卫走了进来。</p>
“臣刘伯温,拜见大王!”</p>
张阳泉缓缓站起身,微笑道:“刘先生,这些人都是来弹劾你的,我把他们都交给你处置了!”</p>
语毕,径直从耳门离开了大殿。</p>
那些官员这才开始惶恐,刚才他们过来时,张阳泉说:“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必有任何顾虑。”</p>
他们还以为大王终于要惩治刘伯温,这才兴高采烈的数落着刘伯温罪状。</p>
谁知竟是这种结果?</p>
“大王!刘伯温是酷吏,任用此人必将尽失民心,误国误民啊!”一名官员朝着张阳泉离去的背影凄厉的喊道。</p>
张阳泉没有停留,很快消失在大厅。</p>
“这不是工部的于鹏于员外郎吗?听说你兄长最近开了一家工坊,承接了工部不少工事,赚了很多钱吧?”</p>
一人从殿外走了进来,目视着那名官员,脸上带着冷笑,正是御史中丞杨宪。</p>
于鹏厉声道:“杨中丞,我兄长开工坊是顺应中书省政策,有什么错吗?”</p>
杨宪淡淡道:“你兄长工坊才二十人不到,三个月之内竟接了两个工事,其中造的一座石桥质量根本不达标,你说有没有错?”</p>
于鹏脸色一白,不说话了。</p>
另一名官员怒道:“杨宪,你这奸伪斯炽之徒,专挟邪僻之计,将来定会在青史中留下骂名!”</p>
杨宪扫了那人一眼:“严正中,我虽不知自己会被后人如何评判,却知道你会被后人如何评判!”</p>
那人昂首挺胸,道:“在下问心无愧,后人自有公论!”</p>
杨宪冷笑道:“将来史书上定会这么记上一笔:你严正中负责督察地方义仓时,收受地方贿赂,对一些义仓的粮食亏空,视而不见!”</p>
严正中脸色大变,惊愕道:“伱……”</p>
杨宪截断道:“姓严的,将来赈灾时,有多少百姓会因你的贪婪而饿死,你想过没有?还大言不惭的指责别人奸伪,在场官员之中,就数你最为奸恶!”</p>
众人听后,望向严正中的表情也都出现变化。</p>
严正中惶急道:“你、你胡说!”</p>
杨宪哼了一声,道:“为了调查你的事,我们派出三位监察御史下去走访,你以为打点好官员和胥吏,事情就不会被揭发吗?”</p>
严正中浑身颤抖,嘴唇颤了颤,却没有发出声音来。</p>
杨宪还要再说,刘伯温一抬手,道:“不必多言,全部带回御史台审问,依法办理!”</p>
杨宪应诺一声,招呼随行的文吏们进来,押送着一众官员前往御史台。</p>
出了王府,眼瞧着众官员都被押上马车,杨宪拉开车帘,等刘伯温上马车后,自己也钻了进去。</p>
没一会,车队便离开了王府。</p>
当车队消失在大街上时,两名男子从一棵树后探出身形。</p>
其中一人面色凝重,用蒙古族低声道:“兄弟,看清楚没有,一共四十多名官员,全都被御史台给带走了!”</p>
另一人叹了口气,骂道:“他娘的,汉人的官还真不好做,咱们该怎么办?”</p>
先那人道:“还能怎么办,只能把钱交出来脱罪了!我反正是不想再被关入大牢了!”</p>
銮铃响动,御史台的马车行驶在大街上,引得一众路人侧目围观。</p>
其中不少人都是被派来打探消息的探子,躲在暗处,瞧见车队后,立刻转身离开,将消息汇报回去。</p>
最后面一辆马车内,杨宪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表情显得十分欢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