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劝降朱元璋(1/2)

作者:清九玄

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四十五章 劝降朱元璋

张阳泉最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记手下官员的面孔和名字。</p>

随着江都府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总有新的官员需要他认识。</p>

就比如眼前这位叫刘惟谦的官员。</p>

刘惟谦大约四十多岁,满脸麻皮,其貌不扬,目下在大理寺担任寺丞一职。</p>

马玉麟对他极为推崇,举荐他加入到律法的修订中来,并且希望由他来总揽此项大事。</p>

张阳泉心知马玉麟心高气傲,他既然如此举荐此人,其人必有过人之处,这才想亲自见上一面,考察一番。</p>

刘惟谦这次觐见,还带上了精心准备的一本“新律十八卷”小册子。</p>

张阳泉拿着册子看了一会,道:“刘寺丞,依你之见,是将新律定为十八卷?”</p>

刘惟谦拱手道:“回大王,这只是初定大纲。臣以为律法是为纠纷而设,永远没有健全的时候,需不断改进!”</p>

张阳泉点点头,道:“’而来,据臣观察,此种分类方法确实比唐宋旧律更便于执法!”</p>

马玉麟跟着道:“大王,六部之分,几乎涵盖所有民事政事,以此为录,律法更不容易出缺漏!”</p>

张阳泉放下小册子,道:“既然你们都这样说了,那就这样办吧。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p>

“请大王示下!”两人齐声道。</p>

“律法的制定不是坐在屋子里,随便翻看典籍就行,需多多在民间走动,听取民众意见。这样,才能制定适合大众的律法!”</p>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臣明白了!”</p>

“好了,你们退下吧!”</p>

两人拱手告退。</p>

张阳泉正要低头处理其他政务,忽听脚步声响,一道身影闯入书房。</p>

张阳泉抬头一看,讶道:“夫人,出什么事了吗?”</p>

来者正是秦苓君,只见她脸上带着笑意,道:“夫君,前线捷报!”</p>

张阳泉目光一亮,道:“打败朱元璋了吗?”</p>

秦苓君笑了笑,道:“传回消息的是俞通海,我让他留在了军营,咱们还是去军营听他汇报吧!”</p>

帅帐中已经站满了人。</p>

除了俞通海外,方远、李二、王大、猴子等将领也皆分为两列等候。</p>

张阳泉和秦苓君没到,众人心中虽急,也不敢先向俞通海先行询问。</p>

忽然间,帐帘被掀开,张阳泉和秦苓君一起走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刘伯温。</p>

张阳泉过来前特意把他也喊上了。</p>

沿途之上,张阳泉已听秦苓君简单说了些情况,所以进来后,直接向俞通海发问。</p>

“听说我军已将朱元璋困在了婺源县,果有此事?”</p>

俞通海赶忙道:“回禀大王,千真万确,朱元璋已被咱们团团包围,插翅也难飞!”</p>

张阳泉微觉困惑。</p>

“之前传来军情,还说赵德胜中伏,怎么转眼之间,他就被你们困在了婺源?”</p>

俞通海道:“是这样的……”将傅友德攻打婺源、逼迫朱元璋回防婺源的情况说了。</p>

李二哈哈一笑,道:“傅兄弟这一手攻敌必救,实在是高明!”傅友德大放异彩,没有人比他更高兴了。</p>

耿三则感慨道:“朱元璋也确实厉害,前一刻还在饶州大败陈友谅,主力却不知不觉来到了徽州设伏!”</p>

众将听了此言,都有些恻恻然。</p>

大部分人都在想,换自己与赵德胜易地而处,能否避免中伏。</p>

又或者身处卞元亨、傅友德的位置,能否识破对方计谋、变被动为主动!</p>

常遇春忽然道:“赵元帅没事吧?”</p>

俞通海道:“并无大碍,赵元帅正率领所部镇守徽州城!”</p>

张阳泉将朱元璋的谋略来回琢磨了一遍,不由暗暗佩服,对傅友德和卞元亨的应对,更是大感欣慰。</p>

这种让各将领独自作战的方式,最能突显将领能力。</p>

经此一役,傅友德和卞元亨在他心中,都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p>

“后来呢,朱元璋既然放弃徽州城,为何还要死守婺源县?”他问。</p>

俞通海道:“朱元璋所部回防婺源后,傅元帅便停止攻城,退到了婺源县附近的二狼山驻守,故意引朱元璋来攻!”</p>

“朱元璋果然中计,见傅元帅落单,便集结两万大军攻打,却怎么也攻不上去。”</p>

“后来卞元帅率领我们去包夹,朱元璋只能领军撤退。傅元帅下山追击,朱元璋虽亲自断后,依然损伤惨重!”</p>

“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