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两百二十章 右相国的人选
无论如何,巢湖水寨的人马顺利带回来,张阳泉还是满意的。</p>
朱元璋虽然在一步步壮大,但他现在的位置并不好,对集庆已不会构成威胁,不必太过担心。</p>
眼下需要考虑的是三日后的大典。</p>
江都军目前的地盘并不大,所以张阳泉并不打算建立百官司,将来需要什么衙门,再单独设立便可。</p>
前几天与秦苓君一番交谈后,他已决定将琐碎公务交给底下人去办理。</p>
如此一来,左右相国的人选就很重要了。</p>
左相国由郭念生担任,这没什么好考虑的,关键是右相国的人选。</p>
罗贯中年纪太轻,马玉麟为人太傲,孙弘又太过圆滑,刘伯温内定为御史大夫,也不好让他身兼两职。</p>
一时间,他也想不出好的人选,于是来到城北军营,询问秦苓君的意见。</p>
现在是午初时分,六月天,骄阳酷烈。</p>
秦苓君刚刚完成了上午的练兵,满身都是汗水,见张阳泉过来了,赶忙道:“你先等我一会。”</p>
将张阳泉留在帅帐,跑到隔壁一间她专用的小营帐,打来清水,擦拭了一下身体,又换了一身常服,这才返回帅帐。</p>
“夫君是想问右相国的人选吗?”</p>
张阳泉点点头道:“是啊,左相国可以让郭叔担任,右相国却想不到合适人选!”</p>
秦苓君思索了一会,道:“陈叔如何?”</p>
张阳泉正要开口,她便自己摇头否决了。</p>
“左右相国都让山寨的人担任,会让下面的官员觉得不公。还是留一个位置给招贤馆出身的士子,如此一来,将来过来投效的士子会更多!”</p>
张阳泉见她如此识大体,十分欣慰,遂道:“那你觉得选谁比较好?”</p>
秦苓君思索了一会,道:“这个人不仅能力要强,还必须老成持重,德行端正,受到百姓的爱戴!”</p>
张阳泉摸了摸下巴,道:“那咱们再微服出巡一次,趁此机会,也了解一下官员们在百姓口中的风评!”</p>
秦苓君欣然道:“如此最好。”</p>
因为见过两人的人越来越多,这次出巡时,二人都乔装了一番,若非亲近之人,绝难识出两人。</p>
要了解百姓的意见,自然要找人多的地方,而且要找能激起对方谈性的地方。</p>
扬州酒楼是江都城第一酒楼,菜品既新奇又美味,来这里用食的人很多,人在吃饭喝酒时,也最喜欢议论事情。</p>
于是两人决定第一站前往扬州酒楼。</p>
来到酒楼时,刚好是午时中旬,酒楼中的人非常多,一大半的位子上都坐着用食的客人。</p>
两人点了四样小菜,一壶酒,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着周围人议论纷纷。</p>
江都百姓们非常跟得上时事,议论的都是最新发生的大事,其中最火热的话题自然是三日后的封王大典。</p>
众人议论的大多是城北正在修建的封王台,此时封王台已经建好,四周还建了几座法坛,用来祷告天地神灵。</p>
张阳泉虽然不喜这一套,但这个时期的人大都信奉神灵,似乎不告一下天地,就会大祸临头。</p>
他也只好从善如流。</p>
除此之外,讨论刘伯温断案的人也很多,一个个交相称赞,赞不绝口!</p>
新稻种耕种已经差不多完成,然而却听不到一人议论,显然这种事对百姓们来说不值得拿到饭桌上说。</p>
这是好事,新稻种的关注度越低,便越不容易暴露。</p>
就比如土豆和红薯,已经在江都城大量种植,但不下令强制栽种的话,向四周传播速度极慢。</p>
这种情况对张阳泉来说是一件好事。</p>
只要稻种和粮种不暴露,便一直是江都军最大的优势。</p>
再加上江都土地肥沃,民户极多,就算丰收,其他起义军也不会多想,只要有个三四年,江都军将积累大量的粮食!</p>
正思索间,秦苓君忽然拉了拉他袖子,朝某个方向看了一眼。</p>
张阳泉顺着她目光看去,发现斜侧面一张桌子上,两名穿着长袍的中年文士正在讨论着什么。</p>
其中一人头上绑着方巾,面无寸须,大约四十来岁,说:“都说江都美食独树一帜,今日一品,果然名不虚传!”</p>
另一人戴着高冠,面容沉静,微笑道:“只有美食好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