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一百四十九章 开造三桅战船
而且因为董抟霄西进,巢湖水寨和庐州军马都如临大敌,不敢擅动,陈基和方远没有巢湖水寨护送,也只能留在水寨。</p>
无为县的赵普胜更是弃城而逃,入驻巢湖水寨。</p>
他因为当初张阳泉拒绝出兵、以及王十三的事,对江都军十分不满,便要将陈、方二人赶出水寨。</p>
幸得俞延玉父子反对,才没有成功。</p>
不过赵普胜兵多,再加上李普胜相助,如今巢湖水寨已被两人控制。</p>
陈基派方远返回江都,将情况告知了张阳泉。张阳泉听罢,沉思半晌,问道:“俞家父子现在是什么态度?”</p>
方远道:“他们父子是向着咱们的,还与我们商量着要杀了赵普胜和李普胜,不过被陈大哥给阻止了!”</p>
张阳泉点点头,道:“如今赵、李二人势大,不可轻举妄动,陈叔的做法是对的!廖家兄弟是什么态度?”</p>
方远哼道:“那俩小子也不是好东西,见赵、李二人势大,已经靠向他们了!”</p>
张阳泉凝思了一会,道:“方叔,你再返回巢湖一趟,告诉俞延玉父子暂且隐忍,将来我会派水军去接应他们回江都!”</p>
方远答应一声,连饭也不吃,带上些干粮,匆匆便离开了江都城。</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对于目下的形势,张阳泉倒也没有太失望。能从徐寿辉那里买到铁矿石固然好,买不到也无妨。</p>
如今火炮数量每个月都在增长,火药也越来越多,他对于守下江都城越来越有信心。</p>
不过从长远考虑,将来还是需要一个固定的铁矿来源。</p>
以江都城的地理位置来说,走海贸找倭国或者高丽购买才是最佳选择,要想保证海贸畅通,建立一支强大水师就越发重要了。</p>
念及此处,他命人喊来王蒙,问道:“王参政,通州那边的船坊建好了吗?”</p>
王蒙精通船务,所以负责分管船运相关的事务,通州船坊的事也是他在抓。</p>
王蒙道:“再有半个月就能造好,我已派人从杭州请来一百多名船匠,只要船坊建好,就能立刻打造战船。”</p>
张阳泉又问:“一个月能造几艘战船?”</p>
王蒙道:“那要看您想造几桅的战船,如果是二桅战船,只需大半个月就能造好,三桅战船则需一个多月。”</p>
张阳泉好奇道:“没有一桅战船吗?”</p>
王蒙进言道:“一桅战船多为艨艟,在海上行船并不稳健,容易侧翻。属下建议还是用二桅以上的战船更好。”</p>
张阳泉点点头,道:“那依王参政之见,我军若要组建一支强大水师,建几桅战船比较好?”</p>
王蒙思索了片刻,道:“属下并不知战事。不过别人都说方国珍的水军最强,属下听说他的船都是三桅以上,最大的座船达到七桅!”</p>
“三桅船能载多少人?”</p>
“三四百人吧!”</p>
张阳泉目光微闪:“如果咱们先建造三桅战船,一次能同时建几艘?”</p>
王蒙道:“江都木料不缺,只是船坊的船匠少了一些,最多同时建三艘三桅船!”</p>
“太慢了!”张阳泉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会,道:“造船不一定要船匠吧,找一些木匠帮忙,由船匠指挥他们,能否造得更快一些?”</p>
王蒙愣了一下,呐呐道:“应该……可以吧。”</p>
张阳泉挥手道:“我给你调七百名木工,再让总管府优先提供船坊所需的造船用料,能否在一个月内,造出十艘三桅船?”</p>
王蒙长期在山上隐居,性格有点慢悠悠的,这时见张阳泉做事雷厉风行,不由受到些感染。</p>
“属下尽力一试!”他凛然道。</p>
张阳泉欣然道:“王参政有一切需求,都可以向总管府提出!”</p>
现在是十月,如果能在十二月之前拥有十艘三桅船,便能组建一支三千多人的水军,虽然不算强大,护送商队应该绰绰有余。</p>
喜欢我在元末种粮食请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种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