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带小公主去现代第17章 魏徵怒怼李世民
早朝,两仪殿内,群臣赞拜完毕。</p>
各部主官纷纷汇报自己工作完成进度,李世民点头赞许。</p>
时任侍中的魏徵出班,“臣魏徵请奏,山东河南救灾事宜。”</p>
李世民,“爱卿请讲。”心情很不错,手里带着赵峥送的表,御案上放着平板。</p>
“陛下,山东河南大水救灾尚缺粮食30余万石,但山东各地义仓已经告罄,臣请朝廷再拨付30万石。”</p>
《唐会要》记载一个丁男全年食米七石二斗,即每月食米六斗,每日食米二升。唐一斗相当于现在125斤,一升就是125斤,相当于一天吃25斤左右(这里是粮食重量,作者也不知道是记载有误还是古人真这么能吃)。</p>
救灾按照正常口粮一半供应保证人饿不死的情况下,老人妇孺孩童按照成年男子粮食配额的60,丁男占人口比例的1/5,100万灾民,20万丁男,一天消耗2500石,老弱妇孺一天是6000石。</p>
但是丁男要参加救灾,所以需要按照正常口粮发放,不然吃不饱怎么干活儿?所以丁男实际一天需要5000石。</p>
30天就是33万石粮食,大概相当于贯,这还没算上损耗,牲口吃的草料。目前仅仅是能保证人暂时饿不死,重建房舍,修整道路,清理河道都不是个把月就能搞的定的。</p>
其次不是只要粮食就可以的,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建设物资、生活物资,比如锅碗瓢盆,还要有少量的食盐蔬菜供应,还要征调大量的牛马,哪一项耗费都比粮食多。</p>
一听还要增加拨款,李世民有点头痛,山东河南三十余州大水民部已经拨付了大量的粮食麻绢乃至大量的驮马,牛,农具等等用于救灾。</p>
其次灾区恢复生产也是需要钱财粮食支持的,不是给口饭吃到水褪去了就行了,那等于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还要组织百姓修整道路,疏通河道、沟渠。清理城镇村落,重建房舍,尸体填埋。一个月是不可能搞得定的。</p>
“唐卿,民部还能拨出多少钱粮?”李世民向时任民部尚书的唐俭问道。</p>
这次波及30余州的大水,所需要的钱粮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因为大水道路阻断,运输消耗太高了。</p>
民部还要为西南平叛筹备物资,唐俭也是头大。</p>
直接表示,真没钱了,陛下要么就动用含嘉仓的粮食吧。</p>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李靖,中书令温彦博等几位重臣表示赞同动用含嘉仓,毕竟军仓肯定不能动,马上要用兵了,其余各地的义仓调运成本太高,且还要防备当地出现灾情。</p>
含嘉仓可能是最合适的,刚好可以走永济渠这样不仅运的多损耗也会少很多。</p>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先拨付粮食过去。至于钱只能再想想办法。</p>
不曾想,侍中魏徵严词拒绝:</p>
“陛下,含嘉仓还担任着各地粮食转运的职责,贸然抽调这么多粮食可能会引起动荡的。如今灾民已就食义仓,加上朝廷拨出的粮食还能支持2个月左右。臣建议通过买粮筹集粮食,还能顺便填补义仓的亏空。”</p>
唐俭看着魏征要动剩下的钱,马上就急了:“剩下的钱粮都一笔笔有账的!哪能轻动,魏相不管民部,不知道民部艰难!”</p>
李世民也在为难。</p>
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道:“陛下,今年收成尚好,不如适当加赋?”</p>
御史大夫韦廷出列道:“臣赞同加赋,今年渡过难关,明年再行减免即可。”</p>
魏徵直接怒喷:“一遇到天灾就加赋,小民就活该被盘剥吗?我大唐竟是沦落到区区几十万贯的支出也需要加赋的地步了?”</p>
李世民看着众臣吵得脑壳疼:“肃静!朕知道民部艰难,这样吧,朕从内帑拨20万贯,用于赈灾善后事宜。唐俭你负责落到实处。就这样吧!”</p>
欸~</p>
李世民这么高风亮节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魏徵的称赞,因为还没到他真正的目的。</p>
魏徵话头一转:“”陛下竟是如此豪富,臣听闻陛下最近沉迷琉璃宝玉与奇淫技巧,昨日还兴师动众去往校场,这非是圣君所为啊。”</p>
随后列举了沉迷酒池肉林的商纣王,沉迷喜欢大兴土木的隋炀帝,好似李世民继续下去马上就会亡国了。</p>
“魏徵,你放肆!”李世民有些怒了!</p>
卖琉璃又没用国库的钱,皇后开个玻璃铺子都要被骂成亡国之举?</p>
昨天体验汽车也是想引进这种神奇的运输工具,还想着推广农书造福百姓,自己做的还不够吗?</p>
见到皇帝发怒,在场的大臣心头都是一紧,</p>
房玄龄心里佩服,虽然他也想劝皇帝不要沉迷外物,但是终究没有这么勇。</p>
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子这次他知道的也不多,不知道咋开口,不然还能帮忙自己这个皇帝妹婿分担下火力。</p>
李靖,温彦博直接一言不发。</p>
见皇帝的妹夫,三位宰相都不开口。他们也不敢跟着魏相怼,魏徵刚刚被提拔成侍中,简在帝心,自己可不是。</p>
</p>
魏徵见李世民发怒,丝毫不惧。</p>
“”陛下,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前朝殷鉴不远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