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伟业377 西北再烽烟 1 第四十五章
范文程解释道:“是的,摄政王看得很清楚。大清能够依靠的山西、河南地方上的保甲和乡绅,已经在一系列的平民起义和暴动中被杀了十之八九了。按照正常的想法来看,如今这些地主和乡绅还能够活着的,要么已经成为了起义的一份子,要么就只好夹起尾巴做人。可是如今山西、河南这两省战乱不断,起义的农民希望投靠明军的队伍,安分守己的百姓们则本来就希望躲避战乱,这就使得明军轻而易举的便说服了两省大部分的百姓啊。”
多尔衮微微点着头叹息道:“嗨,这样就可以说得通了,难怪孤王命令谭泰从大同向西出发,阻拦明军迁徙山西的百姓。又派了另两路耿仲明和朱马喇,分别去河南南阳周边和洛阳以西阻止明军迁徙河南的百姓,却都没有取得成功。”范文程摇着头说:“是啊,这又怎么会成功呢?除非这三路大军把所有见到的百姓都抓起来投进大牢,否则大军所到之处,老百姓是可以暂时放弃离家出走。可大军需要巡视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刚一离开,身后的百姓就会立刻打起背包和行李卷儿,哼着小曲儿赶奔陕西。因为那里没有战乱,还有他们的军队和土地。”
能给多尔衮留在帅帐里端坐的一个理由是他如今在等有些人找上门来,当然这些人不是债主了,而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第一个这样的消息是探马带来的:“启禀摄政王,平西王的大军已经和明军攻打太原的部队交战了两天!”多尔衮精神为之一振:“战果如何?”探马答曰:“我军大胜!阵前斩杀明军136人,缴获陶器数十件,伐木工具若干。”
多尔衮于是跳起来大骂:“吴三桂好不要脸,这样的战果也来上报,就没缴获到一件武器吗?一百多人的数字什么时候就变成大胜啦?尔胆敢戏弄本王?”探马惊恐的磕头如捣蒜:“奴才不敢,斩杀的敌人数字确实不多,可是平西王如今却已经将明军围困在了数座大营之内,这才遣奴才来请示摄政王何时进攻。”多尔衮声嘶力竭地喊道:“本王只是说要他诱使敌军主力前去救援,可是刘文秀毫不上当。既然如此,他便应该迅速歼灭太原明军,缓解尚可喜守卫太原的压力。立刻回去告诉吴三桂,既然等不到明军的援兵,就应该立即消灭被围之敌,不可贻误战机!”“遮。”
等到探马走后,端重亲王博洛对多尔衮怯生生问道:“叔王,莫非吴三桂有二心了?”多尔衮在暴走中摆手道:“即便他吴三桂有了二心,也绝不会去投奔小儿朱由郎。”说完之后,便再无下下话,只空留着博洛在那里等着他的下文,可多尔衮依旧只顾着在帐中暴走。
旁边的范文程这时出来解释了一下多尔衮话中的意思:“恐怕摄政王是这样考虑的,当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时,吴三桂和他的关宁军近在咫尺却行动迟缓,一直在路上磨磨蹭蹭。吴三桂的首鼠两端最终没有让崇祯皇帝等来救兵,而吴三桂却等到了北京城破、崇祯身死社稷的消息,得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便飞速的赶回了山海关。这些情况其实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这崇祯帝和李自成的死都跟他吴三桂有莫大的关系。而如今的南明皇帝是崇祯的族弟,朝中半数的重要将领又都是李自成的亲随旧部,这些人哪一个会容得下他吴三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