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第30章 身怀利器
常洛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一朝权在手,便把令在行,第一件事就是重建阁、部、院、寺这些要害部门。</p>
内阁大学士 孙承宗</p>
内阁大学士 袁可立</p>
吏部尚书 袁可立</p>
兵部尚书 徐光启</p>
户部尚书 毕自严</p>
工部尚书 毕懋康</p>
礼部尚书 文震孟</p>
刑部尚书 张问达</p>
都察院右都御史 杨涟</p>
左都御史 周延儒</p>
大理寺卿 温体仁</p>
同时补充了大量的地方督、抚、三司、府、县官员。</p>
混乱了三十年的局面为之一新,朝野内外对太子监国充满了期待。</p>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常洛在文华殿召开廷议,检讨辽东战局屡屡失利的真正原因。</p>
他冠冕堂皇端坐在龙椅之上,文左武右立于阶陛之下,这种高高在上睥睨天下的感觉的确太爽。</p>
熊廷弼上了数万言的奏疏,带来了辽东前线最真实的消息,但是也打碎了许多人天朝上国的迷梦。</p>
常洛命王安当着满朝皇亲国戚、勋贵大臣、文武官员的面,宣读了熊廷弼的奏疏。</p>
"朝廷在辽东已远不是努尔哈赤对手,三年之内都只能被动防御,如果贸然进攻,将会损兵折将,自取其辱。"</p>
当读到这一段时,群情为之激奋,纷纷指责熊廷弼懦弱怯战,令朝廷蒙羞,要求召回熊廷弼受审,追究他坐视尚间崖三千守军被屠的罪责。</p>
常洛示意大臣们不要吵嚷,王安继续读奏疏:</p>
"大争之世,兵强马壮者为王。老奴苦心孤诣三十年,己非吴下阿蒙。其女真族人世居海东、海西酷寒之地,善渔猎,性凶残,悍不畏死。</p>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p>
老奴轻甲骑兵人手两只蒙古弓,携箭六十支。</p>
三十支轻镞,小而锐,最远射程达二百七十步;</p>
三十只重镞,最远射程达一百六十步,穿透力极强。</p>
轻甲骑兵战前作哨探、警戒之用,战时来去如风,飘忽不定,避实击虚,趁火打劫,令人防不胜防。</p>
重甲骑兵携带着刀剑、枪矛、斧头、盾牌、铁骨朵、套索,身披重甲,坐骑也裹着皮革。</p>
战时冲锋陷阵,贴身搏杀。打硬仗,啃硬骨头的苦差事通常归他们干。</p>
重甲骑兵披柳叶甲、罗圈甲、锁子甲,作战列队排山倒海般猛冲,手中枪矛,马蹄如雷,滚滚而来,令人胆寒。</p>
反观我军,不要说甲了,士兵连衣服也不够穿,寒冬腊月赤足站在雪地里,枪矛多年未更换,弓弩更是朽坏不堪,稍一用力就拉断了。士兵缺饷严重,困苦不堪,精壮逃遁极多,军中多是老弱疲弊之卒,一遇建奴军冲杀而来,逃者十居二三。种种乱相,难以尽说。</p>
老奴惯用伎俩:</p>
先以强弓硬弩压制敌军,后以重装骑兵排成数行,对敌阵进行反复冲击。</p>
前队横扫而过,次队接踵而至,次队若不得逞,则让位于后队。</p>
最后,集中全部骑兵力量,从四面八方一齐横冲直撞过去。</p>
几轮冲撞之后,通常会出现极惨烈的一幕,敌军断枪遍地,阵形七零八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