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第111章 穿越大清当王爷(110)
且说此时弘昼心里清楚,这清朝的太医院是有着严格规制的。太医院掌院按官制来说,设有四品的 “院使” 一名,五品的 “院判” 左右各两名,六品的 “御医” 按照各个科目归属共有十八人,再往下呢,还有七品的 “吏目”,八品的 “医士”,九品的 “医生”。这要是在京城里头,官职到了 “吏目” 以上的,那可都是有点脸面的人物了。</p>
想当年贾府规制虽说显贵,到底只是宁、荣国公府邸,按照规矩,普通的下人要请太医院看诊,也只能请那品级最低的 “医生” 来瞧瞧就罢了,只有府里排得上名的主子们,才有资格请 “吏目”“医士” 这些级别的太医。像张友士那样的大方科名家,已经是 “御医” 等级,有着六品顶戴了,也只有贾府里像三老、贾母那样身份尊贵的长辈,才好意思下帖子去邀请人家。而且请来了之后,得先给正经的主子们看过病,再顺便替宝玉、黛玉、凤姐这些小辈瞧瞧,这才是合乎礼数的做法。</p>
可如今不同了,自己圈禁了大观园,凤姐、宝钗她们如今都做了自己的奴婢,自己这亲王的身份那可是无比显赫,和昔日的贾府相比,那可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才能时常请得动张友士那样的 “御医” 来 “帮忙看病”。</p>
再说了,自宋朝以来,这医家和儒家的界限就有些模糊了,朝野里那些真正顶尖的一代名医、岐黄国手,大多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他们心气儿高,往往不屑于只在太医院里任职。也正因如此,到了康熙朝之后,朝廷为了照顾这些真正国手大医师的颜面,特地另设了一个 “从三品典正太医” 的虚职,专门用来邀约当世的那些国手们来兼职。这些人呐,要么本身就是部院的大僚,要么就是方面大员,兼着这么个名义,那可算是两头光鲜了。而这几位 “典正太医”,那才是真正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 “大太医”,平日里他们看病,那也只为天子、皇室宗亲,亲王贝勒、头品大员这些身份尊贵的人看脉呢。就算是寻常的二、三品官员,想要下帖子请他们来看病,还得看人家这些国手的心情好不好,愿不愿意来呢。</p>
今儿请来的这位吴谦吴六吉,那可是汉军镶蓝旗出身的翰林学士,还兼着河北布政使呢,在京城这地界儿上,那已经算是很有脸面的官员了。弘昼心里明白,要不是自己如今是大清最显赫的几位亲王之一,又是雍正的亲子,身份实在是尊贵非凡,换做旁人,哪怕是内阁大臣、头品大员,想要请这位吴大人过来给府里的下人奴婢看病,那也是万万没这个道理的。</p>
弘昼思来想去,觉得人家吴大人这么给面子,大老远地跑一趟,又这么尽心尽力地给姐妹们瞧病,自己要是不见见,实在是太失礼数了,便开口说道:“既如此,请吴大人过来吧,我见见,也好跟人家道个辛苦。”</p>
于是,平儿赶忙恭敬地去奉请那吴谦进静室来叙话。那吴谦一进来,见到弘昼,便要行大礼跪叩,弘昼见状,赶忙笑着起身,连连摆手,说道:“吴大人免礼,快请起,不必多礼了。” 说着,还亲自请吴谦在一侧坐下了,又吩咐鸳鸯亲自端了茶来。一切安排妥当后,弘昼这才带着几分歉意说道:“吴大人,今儿可真是辛苦您了,小王我也是一时心急,怕身边这…… 这姐妹的身子一直不好,所以才冒昧地请您大驾光临来给瞧瞧。她,自小就跟在我身边,平日里衣食冷暖都是她悉心照顾着我,我对她也是极为上心的,如今她身子有恙,可把我给急坏了,也是听四哥说您是这一科的国手,我这才斗胆请动您来。不知您瞧着她这病究竟要紧不要紧,又该如何医治才好呢?”</p>
弘昼一边说着,心里一边想着,虽说自己这么说,把黛玉称作 “姐妹” 有些不太符合当下这情况,可直接说她是奴婢好像又不太合适,只是心里到底还是有些别扭,不过此刻也顾不上这些了,最要紧的是问清楚黛玉的病情。</p>
弘昼昨儿命凤姐去请太医进园子给黛玉看病,当时也不过是一时兴起,随口那么吩咐下去,就跟平日里他偶尔挑挑刺、使使贵人气性一样,并未太过放在心上。直到今儿,才忽然想起这档子事儿来,便让人把当朝的 “典正太医” 吴谦请进静室来,想着详细问问黛玉的病情。</p>
那吴谦进了王府园子,一进来就被这园子的精致布局与华贵陈设所吸引,心中暗叹不愧是亲王府邸。之前他给黛玉、凤姐、湘云等人问诊的时候,身处这满是姑娘们的环境里,听着姑娘们轻言细语,心里头也难免有些紧张,全靠着平日里的那份克制功夫,才勉强维持着镇定,摆出一副医者该有的沉稳模样儿。</p>
此刻听王爷问起黛玉的病情,吴谦赶忙欠身行礼,一脸恭敬,连声道:“不敢不敢,王爷但有差遣,下官自当恭谨伺候,哪敢有丝毫懈怠拿大。嗯,那位林姑娘的症候,下官已经仔细地望闻问切,又反复思量辨析了。依下官看来,林姑娘这是先天不足之症,且伴有积郁之象。下官才疏学浅,所学医术也不过是些微末技艺,以下官这点本事,也只是尽力揣摩斟酌,不敢有所避讳,就斗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了。下官觉着,林姑娘的脉象,左寸沉数细弱,似有心血虚耗之征;左关弦涩,显示肝郁气滞;右寸浮而无力,肺卫之气不固;右关濡缓,脾胃亦有虚损。心血虚耗,则易心烦失眠,神思倦怠;肝郁气滞,常致情志不舒,胸胁胀满;肺卫不固,会有畏寒易感之症;脾胃虚损,便不思饮食,身形消瘦。此症恐是自幼所染,又因长期忧思劳神,致使脏腑功能渐弱,病情愈发缠绵。只是吧,下官再仔细观察林姑娘的面色,又听那脉象,心里却又生出了些疑惑来。”</p>
</p>
弘昼听着吴谦这一番详述,只觉得医理深奥,好多地方似懂非懂,听到吴谦说有疑惑,便赶忙问道:“有什么疑惑?”</p>
吴谦回道:“以林姑娘这般症候来看,按常理,秋冬季节应是畏寒更甚,四肢清冷,可奇怪的是,下官从脉象与面色中察觉出些许躁热之象,好似体内有虚火上炎,这与先天不足之体的常情不符。按理说,这王府之中,林姑娘的起居照料必定周全,怎会出现如此矛盾之处呢?下官实在是才疏学浅,学艺不精,为此惶恐难安啊。”</p>
弘昼一听这话,心里先是暗暗赞叹这吴谦不愧是有名的国手,居然能从细微之处察觉出这般异样。可紧接着,又不禁有些惭愧起来。他心里清楚,黛玉那 “体内虚火上炎” 的缘由,是前些日子经历了些意外波折,情绪大起大落,又受了些惊吓劳累,才致使体内气血失调,不想竟被这神医从脉象与面色里给瞧出来了。他赶忙轻咳一声,想掩饰一下自己的不自在,说道:“先生果然高明,但请先生赐教,这病还能医得好吗?该当用什么药才合适呢?”</p>
吴谦又是一番欠身行礼,愈发显得恭敬有加,回道:“回王爷的话,林姑娘此病,着实是个棘手的症候,医治起来需费些时日与心力。只是下官曾在江南游历行医之时,结识了几位民间隐士医者,他们虽无官方名号,却有祖传秘方与独特疗法,与传统医理相互印证,颇有心得。林姑娘这个病,原本是颇为难治,不过他们那儿有一种叫‘养荣丸’的秘制丸药,乃是以多味珍贵药材精心炮制而成,对于滋补气血、调理脏腑有奇效,专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症。下官之前在江南试着给几个病情相似的病人用了,效果颇为显着。下官适才又斟酌着开了个辅助方子,用黄芪、白术、熟地、桂圆作为主药,再配上百合、麦冬、枸杞、山药这些为辅药,配合着那‘养荣丸’调养一阵子,倒是有望缓解病症,逐步痊愈的。只是这‘养荣丸’的药材采集与炮制极为不易,产量稀少,在下官手中也仅有数盒而已。身为医者,却难以大量获取对症之药,下官这心里着实不安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