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无音讯春晖招疑 读捷报震惊群臣(1/2)

作者:雾都山人

做则天女皇的男宠第125章 无音讯春晖招疑 读捷报震惊群臣

公元700年四月十五,清晨,阳光透过端扆殿的雕花窗棂,洒在了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朝臣们按照惯例,早早地聚集在殿内,等待着朝会的开始。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武则天缓缓步入大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p>

朝会如往常一样进行,文武百官依次出列,汇报着各自的政务。然而,今日的朝会却因为张易之的一番话而变得不同寻常。</p>

张易之步出队列,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李春晖将军出征西域已久,至今音信全无。臣以为,是否应当派遣朝中监察御史前去调查?李春晖平日口若悬河,实则并无实才,更无将才。”</p>

张昌宗紧随其后,出列补充道:“陛下,李春晖离开神都已三月有余,会不会全军覆没,或是兵败投降吐蕃,成为第二个李陵,臣等不得而知。请求陛下尽快派人查清真相,以正视听。”</p>

宋之问也出列,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李大人年轻气盛、争强好斗,但出征西域不同于在朝内,吐蕃和西突厥是不会手下留情的。李大人这么长时间没有军情报告,确实值得怀疑。”</p>

武三思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李大人这么久没有音讯,着实是个问题。但回想上次李大人去会州、并州处理娄将军后事的行事风格,也同现在一样,从这一点看,我们再耐心几日等待吧。”</p>

武懿宗也出列,语气坚定:“李大人去解安西四镇之围,路途遥远,任务艰难,超常人想象,这些应该不容怀疑。我也有理由觉得李大人是在尽力而为,但至今没有成效,所以并没有发回战报。”</p>

魏元忠则显得义愤填膺:“刚才张易之、张昌宗所言,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大人忠心耿耿,陛下钦点,领命挂帅,李大人一个退缩的眼神都没有,我魏元忠当时看得真真切切。如果张易之、张昌宗觉得李大人有问题,难以胜任陛下之重托,为什么当时不阻止?”</p>

最后,狄仁杰出列,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将在外,所遇之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是何故?陛下,老臣以为,从李大人处理娄将军后事这件事来看,陛下选人英明,慧眼识珠。李大人至今没有战报,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们朝中存在一些不能为陛下分忧、不能主动请缨去战的庸人。老臣老矣,尚且请战,李大人这样的后生,领命而去时,其他人默不作声,臣百思不得其解。”</p>

朝堂上的气氛一时紧张,武则天的眉头微微皱起,她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最终,她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相信李春晖的忠诚与能力,朕会再给他一些时间。至于朝中的议论,朕希望诸位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要无端猜疑,更不要在朝堂之上制造不必要的纷争。退朝!”</p>

就在武则天宣布退朝的同时,端扆殿外的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一名侍卫疾步跑进大殿,喘着粗气,声音洪亮地喊道:“陛下!李大人西域战报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端扆殿内回荡,所有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了侍卫手中的牛皮邮袋上。</p>

殿前官迅速上前,接过邮袋,正准备打开念出其中的内容,却被一位突然出现的文官大臣打断。这位大臣从殿前官手中拿过邮袋,他的动作迅速而优雅,然后他跪拜在武则天面前,朗声说道:“陛下,臣李春晖向您报到!”</p>

整个端扆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呆了。</p>

他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位突然出现的官员身上:他身穿略显褪色的官服,上面似乎还沾有泥浆的污渍,脸上的朱砂颜色也没有完全洗净,但他的眼神清澈,身姿挺拔,正是李春晖无疑!</p>

原来,李春晖一行人在《灵飞真经》中记载的疾风术的加持下,以惊人的速度穿越了千山万水,比朝庭的军邮差役更早一步回到了神都,正赶上朝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