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山第32章 末代唐昭宗
过了两日墨先生和张老道、张玄青几人不辞辛苦,远走了一趟上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花了不少钱,终于说服那位皇亲给唐昭宗写了一封信,等了半个月回信才到。信中唐王明确表达了几个意思,其一,不是他不想离开华州,而是他这个名义上的帝王已经等同被软禁,去留身不由己,要离开关内道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二,一旦离开关内道,远离长安后,唐王的号召力更会消弱,唐王实在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其三,即使到了其他地方,恐怕也不见得比如今好,到哪个藩镇的手里,唐王不是棋子?各个藩镇的想法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还有,唐王昭宗实在舍不得长安,心中还在一直念念不舍,幻想有一天重回长安。</p>
信到了孔盛东手里,孔盛东看完心中感慨万分,说道:“其实唐王也算明理,亡国之君不好过啊,还不如一介平民。原来普天之下都是自己的,现在却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一位皇帝被韩建这样牙将出身的藩镇将领逼得没有一点退路,将来百年后怎么面对开国的太宗、高祖丢人啊!”他不由想起李老夫子的教诲,李老夫子曾说:王朝兴衰虽有定数和天命,可是其中也有历代王朝统治者的不仁、不明、不作为、瞎折腾,只想着躺在先祖的家业里享福,国事废弃,直到最后国破人亡,各人功过先不说,没有一个末代君王是无辜的!时局再不济,也比开国容易,哪个开国皇帝不是披肝沥胆,九死一生?!</p>
不过这些事情孔盛东也无暇再多想,他立即让李明隶和李知行给李嗣本写信,信中说:唐王身不由己,被困华州无法动弹,只能想办法继续劝说,寻找机会偷偷逃走。顺便把唐王的信选有用的内容誊写了一份给李嗣本,由李嗣本转交晋王,还专门留了一页有唐王私印的附着,以示真伪。</p>
信发出没几天,李嗣本回信说道:此事不宜急切,可以继续筹划,据悉有宦官、权臣正在谋划逼迫昭宗退位,由另一位皇族近支接替,以方便控制,昭宗被逼迫得紧了随时可能会改变主意,这件事到时还可以进行周旋,事情办到这种程度,也能交代了晋王。此外,李嗣本特别提醒孔盛东注意西边的契丹军,有迹象表明,契丹主力南移,调动了一部分兵力到了西面夏州附近,离云州西面不过三百余里!。</p>
孔盛东与穆有粱商量后,调走了上泉镇双宁营的一部分兵力,支援西面隘口,同时向李嗣本奏报,双宁营会派出一部分兵力至津河镇,准备随时接应唐王,顺便监视契丹军动向。安排完这些事情,孔盛东觉得大概能应付了差事,开始转头处理流民安置的事情。</p>
张老道和孔盛东说道:“抓紧时间收购粮食吧!今年流民不会少,南边彻底打乱了,汴州军趁着河东军新败,无力南侵,接连夺下五镇十四州,士气大盛,可是在与两淮藩镇杨行密的决战中大败,被斩杀兵卒无数,而两淮作为粮食产出重地,经过这场恶战民生凋敝,田地荒废不计其数,今年粮食产量肯定锐减,江南缺粮的局面必然出现,连天下粮仓都缺粮了,可想战乱导致的粮荒马上会来。”</p>
孔盛东心中想到,除了名义上的唐王,李克用、朱温、杨行密、加上东、西川藩镇统领王建及契丹军现在都有夺取天下的实力,如果不是互相攻伐制约,也许几年内便能见分晓,如今你来我往,看不出一点统一的端倪,不知道混战还要继续持续多久。哎!眼前只能先安排流民,好在只要河东军能守住关隘要道,战火一时还到不了云南县。</p>
这一日,当云盛堂和双宁营的人正忙着收拢流民,建设安置区时,墨先生突然来南货铺找孔盛东和穆有粱汇报,墨先生顾不得其他,施礼后便急切说:“太原府王汐派出了一个好手,估计要对孔军使不利,此人已经到了云南县!”</p>
穆有粱问道:“这消息你如何得知?这人是谁?”</p>
墨先生答道:“这人曾在孔军使回云州时出手刺杀,他便是那日在雁门关下驿站刺杀孔军使后逃跑那位。下属一直觉得这种死士一击不中后肯定还会选择机会再动手。前几日先是得了太原府暗桩的报告,又下功夫查看了往来云南县和上泉镇的往来人等,在客栈蹲守时注意到了他,觉得此人十分可疑,细细回想,正是那日出手之人。”</p>
梁安丙在一旁听完说道:“这人的水平应该在我之上,刺杀那日不是大师姐舍命搏杀,很难抵挡,此人失败后马上从容逃走,应该是专门吃刺杀这碗饭的,抓他不容易!”</p>
穆有粱说道:“王家能请来对付我们的人肯定不是酒囊饭袋,这人如没被发现,肯定会潜伏下来,选择时机在上泉镇下手,也许目标不仅仅是孔兄,我们任何人落单,他都会出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