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第148章 常山之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第一次对决
【史思明攻陷常山郡的速度,令人惊讶,使河北各郡无人不惊,然平原太守颜真卿,饶阳裨将张兴等人,仍率众在河北诸郡据守顽强抵抗史思明的叛军。】</p>
【使安禄山想集结所有叛军全力攻打潼关的打算,不得不因此而搁置与延后起来。】</p>
【由于河北颜氏兄弟举旗,虽不能成功控制住河北各地,但也拖延了叛军的进攻节奏,给各地唐军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平乱。】</p>
【最终郭子仪所率领的朔方军,顺利的将叛军赶出河东之地,保护了大唐北都太原城,并且继续率领朔方军,威逼叛军老巢,范阳(北京)。】</p>
【见郭子仪取得河东地区的胜利,使大唐朝廷之中的速胜论,将叛军看成乌合之众的言论再次高涨起来。】</p>
【尤其是宰相扬国忠,仿佛天下兵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p>
【长安城歌舞昼夜也再次演奏了起来。】</p>
天道盘点的画面中,再次出现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画面,仿佛大唐的东都洛阳被叛军占领,安禄山建立了燕国,称了皇帝,也影响不到唐玄宗李隆基作乐。</p>
唐太宗的脸色就变得无比的阴沉与恐怖,简直快要被唐玄宗李隆基那欢乐的表情与模样给气炸了</p>
【大唐北都太原城虽然保住后,但原太原节度使安禄山已经起兵叛乱,原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已经被杀害。】</p>
【大唐北都太原城是大唐李氏皇族的龙兴之地,更是抵抗叛军与平定叛军的战略要地。】</p>
【然长安城内,皇宫与朝廷之中,虽仍是一幅歌舞升平,繁华依旧的模样,但是在有了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先列在,却无人敢接此重任。】</p>
【不得已之下,唐玄宗李隆基只能下诏征求良将担此重任。】</p>
【遂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唐玄宗李隆基举荐了朔方副节度使李光弼接此重任。】</p>
【李光弼就职到任后,立即整顿河东兵马,领兵与郭子仪会合。】</p>
【后郭子仪领朔方北上攻打云中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p>
【李光弼率领河东军的蕃,汉步骑万余人,以及太原弩手三千,东出井陉,直指常山(石家庄)。】</p>
宋太祖赵匡胤:“李光弼在大唐安史之乱中,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是契丹人,后又拥兵一方,听宣不听调,不入朝为官。”</p>
“若其手下有谋逆之心,岂不是又一个安禄山与史思明?”</p>
“朕将他移出武庙,合情合理,他不配享有武庙香火,受百姓供奉。”</p>
“再说,他与郭子仪相比,李光弼还是差远了,郭子仪对他有举荐之恩,却在之后的邺城之战中,两人意见不合,使唐军大败,加长了叛军动乱的时间。”</p>
</p>
明太祖朱元璋:“大唐的安史之乱能长达八年之久,祸根有很多,这些祸根但凡少一样,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也不可能蹦跶的这么久的时间。”</p>
明宣宗朱瞻基:“李光弼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帅之人,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远不如郭子仪。”</p>
“郭子仪被罢去元帅之后,低调,谨慎行事,不居功也不自傲,撤去防备,表明忠心,自古以来能做到这般的有功之人,没有几人。”</p>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皇帝再也不放心,让有功之将拥兵在外。”</p>
“封常清与高仙芝被冤杀之后,蕃镇的统兵大将在建功得势之后,再也不敢轻易的相信大唐朝廷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