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赐良缘(1/2)

作者:年三省

他从水底中走来第146章 天赐良缘

天赐良缘</p>

前面说赵朗有事想要拜托张顺和杨蒋氏办点私事,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磨叽了好一会,才有脸尴尬地道:“两位不必如此,这事儿嘛,是我的一点私事,还请守业与杨家嫂嫂从旁协助。”说着,便向两人一一道出需要协助的事项。</p>

张顺、杨蒋氏一听,先是一愕,接着便是欣喜万分。杨蒋氏一脸的笑意,张顺的表情更是精彩,咧着嘴笑个不停,手拍着胸脯“嘭嘭”响道:“先生尽管放心,这事儿 我若不替你办妥,我就把自个儿的头拧下来让你踢!”</p>

赵朗苦笑道:“没那么严重,总之是拜托两位了。”</p>

张顺两人告辞而去,脸上的笑意却总是掩盖不住。</p>

第二天,十几骑快马从张家村出发,向不同的方向飞驰而去。出之前,大掌柜张顺郑重交待:“此事不能出任何差错,正月十四必须回到鞋山,明白吗?”</p>

十几位亲信齐声应命,拍马而去。</p>

张顺又找来十几名鞭炮工匠,取出一张图纸,嘱咐这些鞭炮工匠依图制作……</p>

杨蒋氏也没闲着,一连几天采买货物,一车车地拉回了鞋山。</p>

江心岛、昌国、流求三个基地的人们在浔阳商行的庇护下,过了一个丰衣足食的好年。特别是在流求,经过八个月的大规模移民,流求已有移民四万多人,远远地超出了赵朗原来的预期。按赵朗的预计,三年内达到五万人已是很高的目标了,现在大半年就达到四万多人,确是令他惊喜。</p>

这大半年,许贯忠、裴宣、张横、李涓、周清云等人的才能充分地发挥了出来,许贯忠这个武状元文武双全,总揽流求各项事务,把流求管理得有条有理;张横指挥着流求的船队,从占城、交趾购得大量的粮食,还调动船队从福州、泉州等地接应移民,事情安排得没有一点纰漏;裴宣则发挥着他“铁面孔目”的本事,把四万多移民的治安管得一片清平;李涓、周清云则练出了三千的精兵,与当地高山族干了十几仗,把那些彪悍的高山族打回了高山。</p>

在这几人的组织协调下,四万多人在流求也过了一个好年。而在昌国,在李俊的管治下,昌国基地逐步扩大,已有帮工5000人,海盐产出增了三倍。</p>

三个基地都一片兴旺,给基地里的人们带来了丰足的生活。赵朗心里也算是放松了一些,无论如何,自己也算是在这大宋庇护了五六万人了。</p>

年关一过,很快就到了上元节,整个江州又挂满了花灯,龙灯、凤灯、虎灯、鹤灯等各种吉祥灯饰惟妙惟肖,还有灯树、花卉灯饰,江州城内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欢快与喜悦。</p>

赵朗与王素相约,两人漫步在灯火摇曳的街头,欣赏着大宋匠人精心制作出来的上元节花灯,观赏着豪门大户的鱼龙灯舞,再看着身边娇俏的佳人,心里一阵阵陶醉。</p>

王素站在一盏巨大的树状灯饰下,旁边就是牡丹花灯,灯光的照映下,王素俏颜朦胧,仿佛那谪落人间的仙子一般,让赵朗不知不觉沉醉。迷离间,一首辛弃疾的《青玉安元夕》脱口而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

王素站在赵朗旁,忽听他吟出一阕词,好奇之下仔细一听,这用词精妙,语句上佳,竟是罕见,一时之间又是惊奇,又是仰慕。在她心中,赵大哥从不作词,也只听兄长王荀说过赵大哥曾在琵琶亭吟颂了一道白居易的《夜送孟司功》,言谈间,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只是赵大哥平时很少吟颂诗词,把诗词歌赋定义为一种雅致的娱乐。此时听得他吟出一首自己从未听过却又精妙无比的词,不由得瞪大了秀目,一脸不可思议。</p>

赵朗一脸爱意,柔情地看着王素,又吟出了《青玉安元夕》的下半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令人回味无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