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第158章 在曙光将至时陨落
1978 年,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年份。5 月 11 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热烈讨论。</p>
在靖远县,县委扩大会议在庄重的氛围中召开。会议室内,灯光柔和地洒下,众人的面容严肃而专注。县委书记率先发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志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社论意义重大,它为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十年的种种。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刻反思这十年间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行动。”</p>
一位年长的干部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感慨:“这十年,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啊。就像在迷雾中摸索,看不清方向。如今这篇社论,如同灯塔,为我们指引了道路。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过去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p>
一位年轻的干部紧接着说道:“没错,我们不能再被错误的观念束缚。要敢于质疑,敢于实践,用实际行动来验证真理。就像那些被下放到我们这里的教授讲师们,他们的知识和才华被压抑了这么久,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发挥作用了。”</p>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另一位干部站起身来,情绪有些激动:“我们要为那些遭受不公的人们平反,让他们重新回到属于他们的岗位上。就像凌教授,他本应该在大学的讲台上教书育人,却因为这十年的动乱,历经磨难。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继续下去。”</p>
会议室里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靖远县的未来出谋划策。有人提出要加强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有人建议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每一个发言都饱含着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p>
与此同时,省高教局的工作组也来到了靖远县城。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具体调查几位被下放到靖远的教授讲师的情况。凌教授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被邀请到县城协助工作组解答当时的情况和问题。凌教授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县城,他深知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在与工作组的交流中,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这十年来的经历,那些艰难的岁月,那些被压抑的才华。工作组组长认真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最后,组长满怀期待地对凌教授说:“希望你能早日回归我们大学校园任教,你的个人问题我们会按流程处理。”凌教授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十年来的等待,终于看到了曙光。</p>
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凌教授惦记着家里人,尤其是身怀六甲的妻子卓群。他归心似箭,在 5 月 20 日的傍晚,尽管天气预报显示即将下大暴雨,汽车站的工作人员也劝他明天再回,可他却说:“靖远的天气就是这样,竹筒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很快就过去了,不怕。”于是,他毅然登上了回石坎的客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