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血漫京城咬碎后槽牙的朱元璋(求(1/2)

作者:今或古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第167章 血漫京城咬碎后槽牙的朱元璋(求

血漫京城,咬碎后槽牙的朱元璋!(求订阅!!)

“关于胡惟庸贪赃枉法之事,任何官员都可以上奏!”

此话一出。

整个太极殿内一片哗然。

众臣全都明白过来,这是要变天的节奏了!

“臣要弹劾丞相胡惟庸!”一名站在靠后的官员大喊一声。

众人纷纷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你是?”

由于对方的官职不高,而且面生,朱元璋一下子都没有想起对方的名字来。

“臣乃新进户部郎中周斌。”这名官员朗声道。

周斌?没印象。

朱元璋心里摇摇头,但还是很高兴有人站出来,周斌这人不错,当即开口问道:“周斌,你想要弹劾胡惟庸什么?”

周斌看了胡惟庸一眼,沉声道:“臣弹劾胡惟庸结党营私,滥用职权,打压排挤不顺从他的官员!”

“臣连续六年政绩被评为上等,却迟迟不得到晋升,若不是郭尚书看重臣的能力全力举荐,臣怕是这辈子都只能在地方上!”

“来到京城,臣多方打听才得知,只因为我曾说过胡惟庸专权,又没有去相府拜码头,所以晋升一再比搁置!”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色一沉。

这官员选拔任命那都是有规矩的,胡惟庸居然如此插手,还要选拔规矩干嘛,官员直接让胡惟庸定就是了!

以前就听说过胡惟庸肆意插手官员任命,但没想到如此严重。

“郭资,此事可是真的?”

朱元璋转头看向户部尚书郭资。

“回陛下,周斌所言句句属实,随着国库逐渐充盈,户部要做的事情越发多了起来,臣便想将一直空缺的户部郎中补上,查询历年官员政绩,发现周斌在地方上做的有声有色、有口皆碑,提拔合情合理,却六年都得不到提升,所以前些日子臣就给陛下上了推荐的奏章,得到了您的同意。”

“唉,臣当时也很好奇,为何发生如此情况,只不过官员任免,并非臣的职责不敢过多询问。”

郭资原本就和胡惟庸不对付,现在有机会踩上一脚,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和周斌的硬怼不同,郭资的话更加有学问,看样子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胡惟庸一句,但却处处都在说胡惟庸。

果然在听了郭资的话,朱元璋脸色就更加阴沉了。

这边胡惟庸还想解释。

但是吏部尚书就已经站了出来,“陛下,此事臣都是听了胡惟庸的命令,是他让臣不得提拔周斌,臣不敢不做啊!”

“你……”胡惟庸瞪大眼睛。

这还不算完,不光是周斌、郭资以及吏部尚书弹劾胡惟庸,太极殿上百官看到有人开头,并且皇帝朱元璋似乎也支持这样的做法。

所有人自然也明白了现在的政治方向。

“陛下,臣要弹劾胡惟庸,任人唯亲……”

“陛下,臣也要弹劾胡惟庸,纵容亲眷掠夺他人田产!”

……

一时间,之前默不作声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弹劾胡惟庸,甚至有些官员直接从左边袖口里掏出提前写好的弹劾奏章,为啥是左边,不是右边?因为右边写的是赞颂胡惟庸的奏章!

对于百官对胡惟庸的弹劾,朱元璋内心显得比较平静,毕竟在这之前他就已经通过锦衣卫掌握了不少关于胡惟庸的罪证,他现在只是点一把火而已。

但同时怒火也是他的心中熊熊燃烧,这个胡惟庸真是胆大包天!

如果只是一个大臣弹劾,他胡惟庸还能开口反驳,但是几十名官员一起弹劾,光是那气势声浪就彻底压过了胡惟庸。

胡惟庸只觉得双脚一软直接瘫痪在地。

不过很快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两名锦衣卫架了起来。

朱元璋脸上挂着怒意,沉声问道:“胡惟庸,伱现在还有何话可说?”

胡惟庸抬头想要张口喊冤枉,但是双目对上朱元璋一双威严怒目,心虚的他又缓缓低下脑袋。

见胡惟庸不发一言,朱元璋也懒得再过多言语,沉声道:“将这吃里扒外、结党营私、祸害国家的混账东西拖下去,关押天牢,任何人不得探视。”

“锦衣卫查抄胡惟庸府邸,相关人等一律拿下。”

“刑部审理胡惟庸案件,凡涉及胡惟庸案件的官员一律严办!”

“是!”

随着朱元璋下令,一场政治风暴顷刻间席卷整个朝堂。

胡惟庸全族被抓,而胡惟庸的党羽也是全部被拿下,涉事官员多达数千人,天下震惊!

原本大家以为这件事情,朱元璋只会将胡惟庸、陈宁、涂节这样的主犯斩杀,其他人顶多就是罢官流放。

可朱元璋这一次似乎是起了大杀意,凡是涉及胡惟庸案的官员,全部处死刑,胡惟庸本人施以极刑,据说胡惟庸是被涂满蜂蜜引来蚊虫蚂蚁活活痒死的。

京城市集口,只从开始处斩胡惟庸案死囚,地面的血水将没有干枯过,鲜血一度漫过脚背!

上万颗脑袋在这这里被砍掉,据说行刑的刽子手斩首刀都看卷了好几把!

胡惟庸一党覆灭,对于淮西一党来说,不亚于是一次巨大重创。

胡惟庸当丞相的时候,他们有多嚣张,胡惟庸案发这段时间,他们就有多畏惧、惶恐!

虽然胡惟庸一党并不等于淮西党,但却是高度重合,是胡惟庸党的,基本也是淮西子弟。

面对朱元璋的铁血手段,无论是傲骨文臣,还是不羁悍将,他们能做的就是沉默,在他们眼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完全杀红了眼,但凡他们敢多说一句,那就得去下面陪胡惟庸。

随着胡惟庸案渐渐进入尾声,已经两个月过去!

朝堂内外依旧是一阵肃穆,官员们老老实实在衙门当差,一丝不苟做着事情,不交头接耳,不喝茶闲聊,散班之后也是径直回府,不聚餐、不宴请、不拜访。

这日早朝。

太极殿上,百官站得笔直,全都是眼观鼻鼻观心,除了非要的禀报,或者朱元璋点名,其他时候一律不开口,就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

另外文官最前面的位置依旧空着,那是属于大明丞相胡惟庸的位置,如今却是无人。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俯眼望去,看着百官神情肃穆的样子,内心颇为满意。

这才是朕想要的效果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可以轻易的借用百官的力量来和皇帝抗衡,嚷皇帝处处受到掣肘,这怎么能行,皇帝就应该乾坤独断!

朱元璋如今已经是五十多岁,最为关心的是大明发展,接着就是王朝延续,对于王朝延续他考虑得更对更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