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侯显、李参(2/2)

作者:日享子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第24章 侯显、李参

侯家寺沿台地而建,整个建筑群分大门、主殿、配殿,高低错落有致。</p>

大院里立有侯显灵塔,</p>

该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学说和法相学说的讲经辩经制度,</p>

鼎盛时期僧人最多时达千余人,寺院及喇嘛拥有土地300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大法会。</p>

世人评价,侯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p>

可知在明史上,侯显的功绩仅次于郑和。</p>

侯显虽然是藏族人,但他聪敏好动,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才能十分突出。</p>

可惜最后出家为僧,并没有养子留存于世。</p>

而李参,字求我,号应宿,江苏人,</p>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p>

17岁的李参,作为大明水师军中的一名百户,率领手下的水师百户所军士,跟随郑和参与下西洋,</p>

后因从征有功,被授于忠武校尉,积功累升迁至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p>

实乃是郑和水师军中的一员虎将。</p>

李参出身于“白衣宰相”之家。</p>

其曾祖父李彰是南宋理学大师李侗的后裔。</p>

李彰精通五经,兼长诗词。</p>

因他身处元朝,故隐居不仕,以四处开馆教书授业,</p>

于元顺帝至正元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41—公元1368),携带妻女避乱,</p>

先后教学于福州府的闽清、永泰和闽侯赤屿乡,</p>

之后迁往江苏太湖之地。</p>

李彰膝下无子,只有3个女儿,后以小女李三娘与黄佑采结成连理,生下3个儿子,</p>

长子早卒,次子济才承父姓黄,三子储才承母姓李,以继承李家香火。</p>

从此,太湖之地黄李村的李、黄两姓皆有子支,并世代联族合谱,和睦相处,繁衍不息。</p>

李储才后,生子李参。</p>

李彰对曾孙李参特别关爱。</p>

他因势利导,一方面以《四书五经》教授李参,</p>

另一方面传授他《六韬三略》《秘本李家枪法》,让其成长为文武双全的谋略家,</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