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第32章 沐府风云3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棣本人甚至都差一点被建文朝方面的大将瞿能斩杀。</p>
而瞿能,正是又是一位带有强烈云南烙印的将领。</p>
瞿能是凤阳卫指挥使、赐大都督府佥事致仕瞿通的儿子,</p>
瞿通则是最早一批投在朱元璋麾下的元老。</p>
瞿能原来一直在四川都司任职,还曾经跟随凉国公蓝玉平定了月鲁帖木儿之乱。</p>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瞿能以中军都督佥事的身份署掌云南都司事。</p>
</p>
在此后的几年中,瞿能和沐春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
因此在耿炳文战死,甯忠被俘的情况下,</p>
沐晟毅然派出自己大哥左膀右臂之一的瞿能千里赴援。</p>
可惜瞿能运气不佳,最终被朱棣之子朱高煦所杀,壮烈殉国。</p>
《明史》记载:“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率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p>
其三,云南籍战将徐凯。</p>
李景隆战败后被建文帝朱允炆解职,改由平燕将军、历城侯盛庸为主帅。</p>
当时朱棣新败于济南,官军士气正盛。</p>
盛庸驻军德州,大将平安驻军定州,徐凯驻军沧州。</p>
为了破掉这个口袋阵,朱棣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月</p>
以出兵辽东为幌子,对徐凯驻守的沧州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p>
《明太宗实录》记载:“丙辰,移师还通州,循河而南。众咸疑曰:‘今征辽东而南行,何也?’上绐之曰:‘夜来有白气二道,自东北指西南。《占书》云执本者胜。今行师利南,不利于东。天象显示,不可违也。’”</p>
当时徐凯正在组织兵力抢修城墙,</p>
当燕军骑兵以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建文朝军队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p>
云南籍战将徐凯被俘!</p>
其四,云南籍战将孙霖!</p>
燕军攻破沧州之后缴获了大量辎重器械,为了让这批物资能够顺利运回北平,朱棣亲自领兵南下牵制东昌方面的盛庸所部主力。</p>
这一战以燕军的失败而告终,还损失了大将张玉,</p>
但在前期的交锋中朱棣击败了盛庸的先锋孙霖。</p>
而孙霖的官职是陆凉卫指挥使,陆凉卫的治所在今云南省陆良县,属云南都司管辖。</p>
其五,云南籍战将何福。</p>
盛庸在东昌大胜之后,志得意满,</p>
随即就在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三月的滹沱河之战中遭遇惨败。</p>
为了增强朝廷大军的实力,朱允炆将左军都督何福,从云南紧急调往德州。</p>
何福,可以说是沐家军的嫡系,</p>
当年收复云南之时便跟在沐英身边。</p>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何福凭借着战功一路升到正一品的左军都督府都督。</p>
当沐春在军中突然去世之时,奉旨代行指挥权的就是何福,最终刀干孟也是死在何福手上。</p>
换句话说,当何福出现在靖难战场上之时,</p>
当时的云南沐家,确实是已经把手里的所有王牌大将们,都奉献给了建文帝朱允炆,</p>
就只剩下沐晟,统领得没有大将帮扶的30万西南沐家军了。</p>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年底,</p>
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千里奔袭南京。</p>
建文朝廷军队围追堵截,双方终于在灵璧一线展开决战。</p>
灵璧即今宿州市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p>
东临泗县,南接五河县,北部与徐州睢宁县接壤,</p>
是燕军南下的必经之地。</p>
决战初期,</p>
云南籍战将何福,率军接连获胜,连斩燕军大将陈文、李斌等人,一度打的让当时的战神朱棣都打算放弃本次南下计划。</p>
但随着燕军切断建文朝官军粮道,何福最终战败。</p>
《明史》记载:“丁丑,何福等营灵璧,燕遮其饷道,平安分兵六万人护之。</p>
己卯,王帅精锐横击。断其军为二。</p>
何福空壁来援,王军少却,高煦伏兵起,福败走。”</p>
可以说靖难之战,30万云南沐家军虽然没有出现在战场之上,</p>
但第三代西平侯沐晟,客观也确实是出了大力的,</p>
其派出的五员云南籍战将—甯忠、瞿能、徐凯、孙霖、何福,</p>
个顶个,都是当时云南沐王府之地的一流大将,</p>
尤其是瞿能、何福两人,在靖难之战中,表现很是不俗。</p>
两人更是斩杀了燕王朱棣手下的多员大将,</p>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失败,</p>
只能说是燕王朱棣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确实是天下第一!!!</p>
喜欢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