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第616章 遍地传人(上)
遍地传人(上)
北边的压力,让城里暂时安稳了下来,过于虎头蛇尾的老大哥,以及后边要贴上来的老美,对于风雨而言,都是催化剂。
如果北边那边舍得下本,让这边打次常规战立威,那风雨会结束,地盘说不得也会变的更大。
一次揍结实了,说不定将来也不会有解体之厄,可惜如今的老大哥,也没那吃亏是福的肚量,只能将来作为一盘菜,满足一下老饕们的胃口了。
将来的杜娇阳、纽璧坚说不得,都是饭桌上的老饕,如果吃的兴起,说不定外面的草原,也会被当做解腻的小菜吃下去。
想这些还是有些远了,借着局势平稳,函授班的新学员成色不错,李胜利这两天也在深思一个问题。
那就是怎么用头几批的函授班学员,按照函授往来的信件,前三批函授班的学员是不会有下乡青年的,只能是乡下青年。
李胜利估摸至少大半年的时间内,下乡青年的优势才会慢慢在函授班这边展现,城里的教育水平,比下面的教育水平更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下乡的初高中生,在理解能力上,肯定要强过乡下的初高中生。
对中医大传承而言,是不分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的,但赤脚医生这一节,却要分一下。
下乡的青年终归会有返城的一天,维持赤脚医生队伍的任务,就只能交给乡下的青年们了,这也是实际条件所决定的。
当然,只要没有外部的影响,李胜利的函授班会一直办下去的,即便是赤脚医生,也会有自己的上升渠道。
这跟以后卫生口筹划的那些培训班、进修班不同,函授班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员们,变成一个个合格的中医师,能培养成名医名家自然是最好的。
李胜利能看到年余之后,函授班将有个分水岭,自然要平衡一下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在函授班之中的配比。
乡下青年的基数更大,半对半肯定是不成的,在李胜利看来,乡下青年占七成,下乡青年占三成的比例,还是比较客观的。
原因也简单,无非九成九的下乡青年,都不会一直待在农村,与乡下青年相比,他们是守不住赤脚医生这块牌子的。
而数量几十万的赤脚医生,也是中医大传承所需要的基础,函授班上来的学员之中,乡下青年要占多数,也符合大传承的需要。
这些学成之后再下乡的乡下青年,赤脚医生也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之后的中医诊所、中医院,或是卫生口的一些位置,也算是他们的晋升通道了。
李胜利这边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人越多取缔的难度越大,许多事都是为了将来不挨上那一刀在做准备。
一人计短,只不过这次,李胜利没有先找蒲老商议,因为商议的结果定了,以大局而言,稳定下乡青年的情绪,给他们一个上升的途径才是正理。
按照大局,就要把大多数的名额,分给下乡青年,在这事上,蒲老肯定不能以中医大传承的基础为出发点。
因为大面看来,大传承缺的只是传人,不分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的,李胜利要分,就是分担将来的社会责任了。
这茬说的有些高大上了,其实归根结底说的还是两个字:公平!
与下乡青年相比,乡下青年的基数更大,他们占比大一些,也是客观道理。
但看大局的人不会去这么看,他们只会去看问题,乡下青年本就在农村,出来与否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但下乡青年不同,从城里到乡下肯定会有诸多不便,这些不便利,长此下去肯定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跟以后的高考录取线差不多了,为了大局,有些地方就该做出牺牲。
但他们没说,牺牲了之后不会有补偿,作为受过好多次伤的小人物,李胜利就不太感冒这些说辞。
将来那些受益的,但凡出来一个不拉一把这些牺牲者,还要踩上一脚的,就会凉了所有人的心,显然以后这些个会踩上一脚的还不老少,这样的牺牲,在李胜利看来多少有些不值当。
不患寡而患不均么……
许多事就要跟自训班差不多,一条背功的线划下,你背功成了,就在自训班当老学员,你背功不成,就要下去做赤脚医生。
当然,李胜利也在制造这种不公平,马店集的医家子弟,以及受照顾的一些子弟,都是不用经历这种汰选的。
对子弟们,李胜利的要求也不多,不管是将来还是现在,他们跟他们的家族,都要为中医保驾护航,接了庇护,还要回头踩一脚。
现在跟将来的李胜利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庇护的账单,任何一家都是结算不起的,这就是人情上的高利贷了,账目只会越滚越多,就不可能有还清的那一天。
医家子弟们,可能会更惨,不得传承不下山,也不是李胜利的空口白话,总要给埋在山上的名老中医们一个交代的。
至于医家子弟,李胜利就是把他们看成了一个个人形的承诺,可以疯可以死,就是不能接不住传承,不然他李胜利就要失信于那些个前辈名家喽。
不公平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剩下的,李胜利也只能做到尽量的公平。
但这茬怎么推却是个问题,就现在的状况而言,从城里到乡下的知识青年还是有优势的。
就自学的理解能力而言,城市里的下乡青年很有优势,再者,农村的青年守家在地的惯了,真有这样的机会,怕是也没下乡青年返城那种欲望迫切,两厢一比,这就有差距了。
在自训班这边,能跟李胜利商量事的人不多,王前进是一个,蒲老只能算半个,因为人家也有立足点的,至于剩下的一个,那就是最近越活越年轻的柳爷了。
找来柳爷,看到山羊胡只续了半截的老头,人过六十还能活的精壮的,李胜利也是头一次见实物。
“柳爷,您悠着点,不能练别去硬练,厥回去就得不偿失了。”
人的反常必然是有原因的,五六十岁健身,身体能越发精壮的,他是听过,但真是没见过实物,跟柳爷对面之后,李胜利上手就要给老头诊脉。
“天天不着家,回来了就气我不是?
显着你本事了,用不着,蒲老头天天给我脉诊,错不了的。
我看伱倒是要歇一歇心力了,别耗费过甚,将来不得寿字。”
一把打开李胜利要摸向他脉门的手,对于自家的传承人,柳爷这边已经一点要求也没有了。
儿子一生就是一对双胞胎,说给也真给,偌大的一个自训班,也是这位柳家的传承人在顶门立户,老头对于传承、对于老家儿,如今都是没有遗憾的。
至于家里,续弦的张家寡妇是精明能干的,过继来的儿子张定国,也是乖巧听话的,还有一个养在山上村吃奶的柳家大宝贝,如今的柳爷还真是别无所求了。
“一辈人干一辈人的营生,我这遇上了,还上手了,干到了现在,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柳爷,函授班的人也上来了,您看能不能给家里再找几个传人?
柳家源自温病,温病自南而来,如今的柳家传承,还是有些人丁不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