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第395章 吴国之乱
随后,拜全琮为左大司马,孙峻为右大司马,步骘为上大将军,朱绩为大将军,孙弘为卫将军兼领中书令。</p>
这一刻天下才知孙权驾崩的消息,皆大为震惊。</p>
而在大江之上,时常能看到吴国的水军舰队。</p>
他们主要分布在武昌到建邺这一段水域,而柴桑港的驻军已辨明是诸葛恪的军队。</p>
夏侯献把这些情报整理后拼凑起来,认真分析了一阵得出一个结论:吴国内讧了。</p>
看得出来孙权临终前,定是在心中挣扎了许久。</p>
但其实他怎么选都不一定对。</p>
二宫以来大臣们纷纷下场站队,势同水火。</p>
如今孙权骤然离世,他们只会全力支持旧主,以免遭到清算。</p>
除非孙权将二人纷纷罢黜,立一个幼帝,如此吴国朝堂只会受权臣摆布,而不至于两方大动干戈了。</p>
可惜,没有如果。</p>
夏侯献很快召集心腹们来相府商议此事,同时还有一个平日里不常见到的身影——大司农桓范。</p>
有幕僚建议,应当趁此时机发兵攻吴。</p>
此言一出便是群情激奋,若是能跟着丞相一举荡平吴国,这将会是传至千秋万代的伟业,他们也能跟着在史书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钟会对此也很是认同,他的理想便是辅佐圣王成就功业,良机在前,他甚至懒得去思考过程,而直接展望起了结果。</p>
反观杜预却眉头紧皱,不置可否。</p>
大司农桓范痛快地喝着酒,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他只是个旁听者一样。</p>
夏侯献有时候也不太喜欢这种“装腔作势”的孤傲,但看在桓范对宗室一片忠诚的份儿上,他也不太会去计较。</p>
</p>
不多时,他笑着向桓范请教:“不知桓公有何高见?”</p>
桓范放下酒杯,捋了捋他花白的胡须,亦是笑道:“高见不敢当。既然丞相问了,那老夫便说说心里所想。”</p>
“请。”</p>
桓范捋须道:“当年,我太祖武皇帝大败袁绍于官渡,不久袁绍病亡,他的子嗣们亦是如今日的孙氏这般。”</p>
“然而,强如太祖,在袁绍死后,我大魏亦用了六年之久才彻底平定河北。”</p>
“想我大魏步骑骁勇,在广袤的河北之地尚不能速胜,何谈江东乎?”</p>
“大江天堑犹在,我大魏即便是夺下了江陵,可是水军何在?战船何在?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便能速成的。”</p>
“桓公所言在理。”夏侯献对此确实认同。</p>
想当年太祖武皇帝收复河北,威震四海,可转眼却在赤壁折戟沉沙。</p>
桓范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他的建议显得尤为中肯。</p>
他沉吟片刻,又接着说道:“孙氏兄弟,急之相救,缓之相争,不如候变而击,可一举而定。”</p>
这时钟会对此有了异议,开口问道:“桓公的意思是,我大军若是南下攻之,孙氏兄弟还能齐力抵抗不成?”</p>
“也不尽然。”桓范道,“但此刻双方并未真正开战,此时去攻,事倍功半。若是等到二孙激斗正酣之时再派兵南下,岂不坐收渔翁之利?”</p>
“善。”夏侯献点头,宣布道:“既如此,就依桓公之言。”</p>
“另外,士季帮我写几封信,快马送给王昶和郭淮,要他们多加留意边务,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传回洛阳。”</p>
“唯。”钟会拱手应道。</p>
夏侯献又看向杜预:“元凯今日为何不言?有心事?”</p>
杜预愣了一下,这才道:“明公,在下是在想,若是二孙在扬州一带开战,我军不如避实就虚,先行夺取西陵。”</p>
喜欢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