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第四百五十一章 逆鳞
而是在开封府旁边的昭成太子旧邸之中——昭成太子,太宗次子,本被太宗寄予厚望,成年后就任开封府府尹长达五年。
然而最终暴毙而死,死因官方的说法是‘误食宠妾张氏食物而病’。
然而,民间各种传说,至今议论纷纷。
真庙即位后感怀兄长,追赠昭成太子,但却将其旧邸,改成了司录司的官署,这就让人很迷了——司录司,开封三狱之一,而且是三狱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主要关押三司及诸司监收系罪犯。
另外,司录司下面挂着的检校司录司库,主要负责替汴京及开封父母双亡之孤儿,寄托、保管遗产,等这些孤儿成年后归还。
这就更让人迷了。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还知道这些旧事的人已经很少了。
也没有人再去追究其中的内情。
只有那些汴京老人,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许会提及几句‘太子狱’里的传说。
不过,这些传说对杨文元来说,完全无感。
此刻,他在官衙后院的书房,看着手里的天子内降指挥,心中情绪翻滚着。
“朕闻汴京甜水巷内有寺曰:浴室寺,其中颇多藏污纳垢,更有妖僧愿成,妖言惑众,且当以法察之。”
纸上盖着当今官家出幸开封后,入内内侍省为其制作的‘开封之宝’。
在印玺下,有着一个大大的楷书:丙。
丙就是火!
意思就是烧掉!
这个常识,杨文元自然是有的。
所以他知道,官家的这道旨意隐含着的意思是——你去做,做了以后,要是出了事,朕可不认哦!
杨文元拿起这御笔旨意,将之丢入身旁的火盆,看着它被烧成灰烬。
然后,杨文元就站起身来,思考了一下后,命人叫来了司录司中有名的汴京恩客,一个唤作‘李庶’的吏员,对其问道:“本官素闻,汴京有甜水巷,天下知名,汝可知其详情?”
李庶一听,非常震惊!
府司(司录参军的简称)可是前途远大的天子近臣。
怎么能去和甜水巷里的那些老鸨来往?
就算想要寻欢作乐,也该去桑家瓦子这样的高档场所啊。
甜水巷里的勾栏都是些什么?
半老徐娘!
难道说……府司爱好的居然是这个?
难怪,府司上任后,就一直在府衙之中办公,很少回家。
原以为府司不近女色,却不想他居然喜欢这个调调?
懂了!
于是,李庶欢天喜地的对着杨文元作揖,开始介绍起来:“府司,汴京甜水巷的勾栏,虽不如那桑家瓦子、潘楼、樊楼等处的勾栏销魂,却也是汴京胜地!”
“甜水巷共有四条……号为小甜水巷、相公开梅山时所得!不止如此,便是当年的王相公之子,也曾拜服在其佛法之下呢!”
等等!
杨文元的神色凝固下来。
“章相公?”
“王相公?”他看向对方,眉眼紧皱。
杨文元是在地方上了熬了足足十年,才终于凑齐了五张举状,京削圆满,改为京官,然后又在地方上熬了两任通判的资序,因为政绩优异,才在元丰八年初被提拔入京为官。
他没什么后台,也没什么靠山。
不然,也不会被放到司录司去当那个所谓的‘提举检校司录司库’。
这个差遣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差遣。
不可能做出什么政绩,也很难出头。
所以,杨文元是真不知道,这些宰执元老们的隐秘私事。
但,杨文元很清楚的。
当今官家,是有些碰都不能碰的逆鳞的。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先帝了——先帝的事情,除非这位陛下自己说‘皇考和朕说过云云’。
不然,一般人谁碰谁死。
然后,开封府的小圈子里有传说,江宁一个,河东一个,都是碰不得的。
一碰,小官家就要炸毛!
传说,好像是因为先帝曾经嘱托过、交代过要保全、善待。
所以,这两个大臣,现在都快在朝堂上隐身了。
江宁那个还好,大家不提就是了。
河东那个才叫厉害!
对方似乎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蹬鼻子上脸,搞得都堂宰执们,经常恶心得难受,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配合对方的表演。
而作为经常在官家面前出现、汇报的臣子。
杨文元和贾种民、章縡走的比较近,如今也算是交换了名帖,属于可以称兄道弟的交情。
所以,杨文元知道,这两个远比他更受宠,甚至已经有了‘直奏君前’权力的官员,都和那位已经南下的执政,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此外,根据他的观察,每每广西那边有奏报入京,有司总会立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