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第1035章 一纸文书飞报远近令天下知1035
刚则易折,你能学会圆滑处事,将来的帝王之路会平顺很多。</p>
“四夷海外之财可不容易取。”</p>
“京中最近关于北地用兵的流言甚嚣尘上,不乏指责家兄好大喜功者。”</p>
“雷侯,还望内务府早日备足大军兵械,尽量速战速决,免得让北军落人口舌。”</p>
蒙毅不合时宜地插了句话,惹得嬴政眉头微皱。</p>
他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微微发笑放下了心中的芥蒂。</p>
二人之间仇怨无数,蒙恬不想低三下四登门请托,唯有用这种方式让陈庆尽心办事。</p>
“兵者,国之大事,内务府岂敢耽搁。”</p>
“蒙尚书尽管放心就是。”</p>
陈庆老大的不乐意。</p>
这老登愈发不讨人喜欢了。</p>
他年事已高,而且因为散尽家财筹建的九原水泥旁落外人之手,性格愈发扭曲怪异。</p>
目前对陈庆而言,老登的唯一价值就是生前尽量给他添堵,去世后再让他神清气爽,从而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提供一点情绪价值。</p>
未曾想蒙毅一开口,附和者还不在少数。</p>
凡是任何攻讦陈庆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过。</p>
“雷侯可曾想过四夷海外多是不毛之地,大军兴师动众靡费无数,皆取于百姓税赋,这怎成了富民之道?”</p>
“殿下不可偏听偏信,雷侯不通兵事,姑妄之言不足取。”</p>
“雷侯开口闭口就是取四夷海外之财,你可知晓兴师远征何其艰难?”</p>
“大秦虽盛,也不能妄动兵戈,否则民怨四起,如何安抚?”</p>
话是从扶苏嘴里说出来的没错,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绝对是陈庆的主张。</p>
哪怕最好战的武将此刻也调转枪头,化身和平使者,大肆申斥抨击。</p>
陈庆深深地吸了口气。</p>
又来了。</p>
每逢时代的大变局,总有一部分人固步自封、抱残守缺。</p>
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会一如既往地传承下去,永世不变。</p>
殊不知在时代的浪潮下,他们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轻轻一推即可瞬间瓦解。</p>
“不知诸位同僚视百姓为何?”</p>
“猪、狗、牛、马?”</p>
“他们蠢钝愚昧,连是非好坏都分辨不出是吗?”</p>
陈庆冷笑一声,驳斥道:“世人趋利,凡有利可图之处,无须朝廷号召,百姓照样心生向往。”</p>
“可一旦损害其利益,百姓自然退避不前,想方设法保全自身。”</p>
“四夷海外到底是不毛之地,还是物产丰饶之所,靠的不是你我空口白话,而是他们的所见所闻。”</p>
“佐渡岛贡奉赤金之时,咸阳街市中人山人海,围观者以十万计。”</p>
“各位不妨去问他们一声,可贪图佐渡岛的黄金吗?”</p>
“是长年累月的耕田织布,尚且家无余财来得好,还是豁出性命拼一把,远赴扶桑每年得金数十两来得好?”</p>
百官寂静刹那,又想张口反驳。</p>
陈庆接着嘲讽道:“本侯倒是忘了。”</p>
“诸位同僚既富且贵,家中财帛无数,又岂能看上这样的蝇头小利?”</p>
“你们不会为了数十两金豁出性命,百姓也不会。”</p>
“毕竟诸位已经代表了百姓嘛!”</p>
蒙毅实在见不得他趾高气扬的样子,呵斥道:“雷侯又在逞口舌之利,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p>
嬴政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让陈卿说下去。”</p>
蒙毅又气又无奈,脸色阴沉地退后半步。</p>
陈庆指着自己太阳穴的位置:“黔首百姓只是不识字,眼界浅,但他们也不是懵懂无知,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有的。”</p>
“诸位同僚若有闲暇时,不妨去民间走访一下。”</p>
“听一听百姓在说什么,在想什么。”</p>
“当尔等明白百姓的渴求,自然会知道四夷海外他们愿不愿意去,会不会有怨气。”</p>
宁腾小声说了句:“本官署理京畿民众无数,岂会不知百姓所思所想?”</p>
陈庆简直气笑了:“宁内史,下水道里有野人藏身,你先前知晓吗?”</p>
宁腾顿时哑口无言。</p>
他贵为京畿首府,怎么会知道臭气熏天的下水道里发生了什么。</p>
“你平日里锦衣玉食,仆婢成群,又怎会知晓升斗小民的苦楚?”</p>
“丢了性命不是最可怕的,穷才是。”</p>
陈庆犹豫了下,索性提起了一件自己构想了无数遍的事情。</p>
“依本侯之见,朝廷早该定时向民间发布文书。”</p>
“一来传达皇家诏令,朝廷政事。二来宣讲兵事时局,海外风物。”</p>
蒙毅讥嘲道:“雷侯先前还说我等不懂民情,那你可知黔首百姓不识字?”</p>
陈庆正色驳斥:“黔首不识字,可乡老、亭长总不是摆设。”</p>
“只要有人读得懂,广而告之,何愁世人不明?”</p>
“你抱怨有人指责令兄好大喜功,他不懂头曼部与大秦有什么仇怨,又不知扫除匈奴安定边关的意义,岂能不怨?”</p>
嬴政的面色一直迟疑不决,内心陷入了挣扎之中。</p>
这与法家的治国之道截然相反,但理智告诉他,这样做确实有好处。</p>
陈庆斜瞥了一眼,继续说道:“皇家年年向天下百姓分发农具,总数以十万计。”</p>
“内务府耗费人力、物力无数,感念恩德者却寥寥无几。”</p>
“为何?”</p>
“百姓是从县吏手中借来的农具,他只知道讨好县吏,就能先拿到农具,多用一段时日。”</p>
“天高皇帝远,他哪里会知道陛下的一片爱民之心哦!”</p>
群臣立时变了脸色。</p>
“住口!”</p>
“陛下,请治雷侯君前失言之罪!”</p>
“妄议君上,雷侯你可治罪?”</p>
“陛下,请治其罪!”</p>
嬴政面无表情,转头看向陈庆:“朝廷定时发布文书,便是为了宣扬寡人的仁德?”</p>
“不仅如此。”</p>
陈庆作揖道:“民间早有传闻,知道草原上发生了战乱。”</p>
“但到底因何而乱,乱到什么程度,百姓众说纷纭。”</p>
“假如有这样一份文书,如实告知他们——东胡与丘林为首的匈奴诸部因争夺草场起了纷争,而今杀得血流成河,尸骨盈野,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p>
“朝鲜外有边患,内有盗匪。君王昏庸,吏治腐败。国家危亡之下,不得不请求大秦天兵前往救苦救难。”</p>
“扶桑岛盛产金银硫磺,当地野人却如猢狲般蛮化未开。”</p>
“月氏畏惧大秦兵锋,已经远避千里,空出了大片沃野良田。”</p>
“西域……”</p>
嬴政越听眼睛越亮。</p>
凡事就怕比较,百姓不是总嫌税役繁重吗?</p>
你们睁眼瞧瞧这世间,域外蛮夷过得是什么日子!</p>
若没有寡人励精图治,尔等便如他们一般!</p>
“陈卿,这文书该以何名目发行?”</p>
陈庆如饮甘霖,不假思索地说:“报纸!”</p>
“一纸文书,飞报远近,令天下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