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第531章 老师又听不懂
只是最大的区别是,八正散是验方,或曰,祖传秘方,专治小便涩痛。</p>
而导赤散是钱乙脏腑辨证的产物,按照某玄幻小说的设定,导赤散只是钱乙用来演示自己的大道的方子,方子简单,不简单的是钱乙的根本大道。</p>
这就涉及到了不同的体系。</p>
钱乙是什么体系的?</p>
脏腑辨证!</p>
李介宾心里念叨:“多喜则心实,胸中痛,胁满,笑不休,口干舌燥,狂乱不眠,梦见丘山烟火。</p>
古方以甘泻之,用甘草。</p>
如无他症,钱乙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p>
只是回答个问题而已,用不着让老师下不来台,自己又不是小学生。</p>
真的讲了,老师又不一定能听懂啥意思。</p>
历来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有不同的说法。</p>
尤其是先学还是后学的问题。</p>
有人说要先学理论基础,然后再学《伤寒论》。</p>
有人说先学《伤寒论》,再学其他。</p>
其实都无所谓嘛,大成圣体也是要重修各个秘境的,这是为什么大成圣体可战大帝的原因,咳咳,串戏了哈。</p>
但是说难易程度,在李介宾眼里,《伤寒论》《金匮要略》其实反而是简单容易上手的。</p>
经方之所以传播广泛,在中医界里影响力那么高。</p>
因为好学呀!</p>
就跟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现学现用,用了就见效。</p>
那么相反,难学的是什么呢?</p>
宋以后的中医,发展的越来越繁琐。</p>
这是因为医学的普及之后,导致中医学的百花齐放。</p>
理学的影响下,中医也变得越来越重说理,不再像汉唐时期的中医那样好学好用,现学现用。</p>
但这并不是说宋以后的中医不好。</p>
有真东西,但是被文人的酸腐味儿掩盖了。</p>
每每说要阐述医理,但是反而越说越不明晰,后学者也是越学越糊涂</p>
喜欢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请大家收藏:()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