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第497章 返璞归真
那同学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收起来。</p>
“林动老祖,为了感谢你,我请你吃黄焖鸡。”对方热情的拉着林动去三楼餐厅。</p>
而林动此时还是在想另外一个问题。</p>
如此简单有效的方子,怎么现代人照着抄都不会抄呢?</p>
………</p>
“睾丸冷疼,那是属于肝经的。”李介宾跟一个门诊跟师的学生讨论说。</p>
“是因为足厥阴肝经走下面吗?”那个学生好奇问。</p>
“一部分原因是,另外一部分不是,中医基础理论试图用一个大的框架结构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些是有强关联性,有些则不是。”</p>
李介宾摇了摇头,举例子道:“你比如说五脏六腑加起来,5+6=11,但是为了凑三阴三阳,所以拉上心包凑数,凑成12经脉。”</p>
“人体不就是十二条经脉嘛?”那学生反问道。</p>
这就是先入为主了,从一开始学的就是十二正经,所以不知道这里面的说法。</p>
一旁的老唐帮忙解释说:“从马王堆汉墓里面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说明了先民们对于经络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p>
《阴阳十一脉灸经》是一份重要的古代中医文献,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这份文献详细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并主要采用灸法进行治疗。</p>
这些经脉包括足钜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肩脉、耳脉、齿脉、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臂钜阳脉、臂少阴脉等。</p>
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脉的循行方向有所调整,出现了肩脉由头部起始,经上肢外侧而止于手部;足太阴脉由少腹起始,经下肢内侧而止于足部的远心性方向。</p>
《阴阳十一脉灸经》与《足臂十一脉灸经》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经脉的概念还相对原始和简单,尚未形成上下纵横联络成网的经络系统的概念。</p>
“我们现在对于经络的认识,大都来自于《黄帝内经灵枢》,那你有没有想过,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的经络形态又是如何?”李介宾淡淡的说道。</p>
他的话语虽然平淡,但是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p>
遂古之初,谁传道与?</p>
“唐老师,那《黄帝内经灵枢》之前的经络形态难道不是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那样的吗?”学生疑惑地问道。</p>
老唐笑了笑,说:“其实,在《黄帝内经灵枢》之前,还有很多关于经络的着作和理论。很多记载的医学知识比《黄帝内经灵枢》更加简略和古朴。而且,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经络认知和实践。”</p>
李介宾接着说:“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经典,还要敢于质疑和创新。也许,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会发现更多关于经络的奥秘。”</p>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许多代人发展不断学习努力、总结、积累的过程。</p>
从《阴阳十一脉灸经》的记载来看,经络理论在吸收了天文学、宇宙理论、天象观测等方面的成果之后,完成了从“十一脉”到“十二经”的演变。</p>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些医学文献是针灸学术领域的无上魁宝,为后人苦苦寻觅的针灸经络的发展源头,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
但是更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中医学由简单到复杂,是有一个看得见的发展脉络的,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医,也只是正在进行时,而非最终形态。</p>
喜欢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请大家收藏:(20)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