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刘教授掩面而去(2/2)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第489章 刘教授掩面而去

比如胡希恕就是1两3g,但是当年京城国医大师经方家云集,唯独胡老开方,无一人有疑。</p>

“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唯先生(胡)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刘渡舟。</p>

刘渡舟的学术思想与接触了汉方医学的胡希恕并不一样,但是不影响他赞叹胡老的高超医术。</p>

郝万山根据各种经典,支持1两15625g,但是有人调侃郝老说,临证开方时也没见郝老师按这个剂量开呀。</p>

无非,实事求是而已。</p>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争议反映了中医对方剂配伍和病机理解的深度和复杂性。</p>

不同的医家根据自己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治疗方法。</p>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灵活运用和调整方剂。</p>

仲景的《伤寒论》传授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方法。</p>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可当做是少阴病真武汤的前哨,越是研究伤寒论,越能体会到伤寒论的连续性。</p>

然后是最后一段话。</p>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症状表明患者体内既有表证(如脉浮、自汗出)也有里证(如微恶寒、小便数、心烦、脚挛急)。</p>

注意“微恶寒”三字,伤寒论语法,恶寒为表证,微恶寒为里证。</p>

如果是单纯的表证,二便是正常的。</p>

在经方家看来,二便就是表里证的另外一个指征。</p>

此时如果错误地使用桂枝汤来发汗攻表,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厥逆(手脚冰冷)、咽中干、烦躁、吐逆等症状。</p>

学习伤寒论就知道,张仲景讲的什么方治疗什么病的情况少,大部分情况是误汗误下,病给治坏了,该咋办。</p>

“那么这个时候本该用什么方子呢?”林动问道。</p>

不错,这孩子就学会举一反三了,懂得独立思考了呀。</p>

这个病用桂枝汤是错误的,但是张仲景没说这个病该用啥方子治呀!类似的情况伤寒论里有很多,但是对于明晰仲景之法的人来说,推测起来并不难。</p>

李介宾略微思索便说道:“有微恶寒,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也可以用小建中汤……”</p>

因为此时病邪已经入里,从症状上表现出了太阳病表证与少阴病里证相互错杂的存在,不能单纯的使用桂枝汤。</p>

桂枝解表,如果病人本身里虚或者肠胃虚弱,那么会使病人愈虚,甚至亡阴亡阳。</p>

那么有些人该说了,之前不是还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不是单纯解表吗?</p>

桂枝非桂枝汤,而桂枝汤也不是桂枝汤加减。</p>

桂枝汤,芍药加倍,加饴糖,然后就能治疗里虚腹痛,这个时候,叫做小建中汤了。</p>

小建中汤能治里,并非桂枝汤能治里,也不是桂枝治里,有些事情明明很简单的,治几个病人就能理解了,但是每天玩弄文字游戏去纠结这些,结果就是牛角尖越钻越厉害。</p>

想来想去,时而大笑,时而想不明白。</p>

喜欢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请大家收藏:(20)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