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杀神第四百零四章 认同感
朱常武看着郑万富那激动的样子,同样很满意。</p>
对方越激动,以后就会越发的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那就不用担心他做不好事情。</p>
“好了,龙商的事情可以慢慢来,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先行稳定苏州城的粮价,这件事情你去找尚知府,他会完全的配合你,我这边也会派给你一个中队的龙兵,助你行事。”</p>
朱常武出声吩咐着,每到一地,先行解决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朱常武必做的功课之一。</p>
所谓手中有粮,遇事不慌。</p>
朱常武一直认为,只有粮食的价格被打下来了,百姓不会面对饿肚子的问题,他们才不会闹事,从而真心的支持于你。</p>
只要得到当地百姓支持,那以后无论是做起什么事情来,都会事半功倍,都会更加的顺利。</p>
“是,小民知道大元帅的粗低细高之策,请您放心,这件事情一定会做好的。”郑万富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当下便一口就答应了下来。</p>
朱常武先后说服了尚文清和郑万富为他所用,又用雷霆般的手段收拾了福王和杨平,让他以极快的速度掌握了整个苏州城的局势。</p>
杨平被抓之后,的确有其心腹不服,想要闹事来着。甚至他们还组织了人手,想要冲击正在街道上巡逻的龙兵。</p>
以卵击石呀!</p>
面对着倭军,连出城都不敢的府兵,又怎么可能会是龙兵的对手。当他们一出现在街道之上,握着刀想要向龙兵发起冲锋的时候,一阵的枪林弹雨而来,连杀了十几人之后,其它的府兵要么是弃械而降,要么是做鸟兽散,杨平口中所谓的反击,顿时就成为了一个笑话。</p>
至于其它的府兵,在看到街面上的粮铺中,粗粮突然开始大降价,降到人人都可以买得起时,这些同样是出自于百姓的府兵们便都老实了起来。</p>
即便是有些人有些想法,但也被他们的父母和亲人们给教训了一番。</p>
大元帅来到苏州城,是为给百姓谋利而来,若是这个时候谁要与其作对,那就是天下最大的恶人。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敢做出这样的事情,那就断绝父子关系,以后也不得入家门,死后不得入祠堂。</p>
要么说百姓是最可爱的,只要你肯对他们有一点的好,他们就会还你十倍的好。</p>
朱常武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做事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就使得他每到一处,都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处好与百姓间的关系,从而做起什么事情来都可以顺风顺水很多。</p>
</p>
应天府。</p>
皇太子朱慈烺来了。</p>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史可法所带的三万骑兵。</p>
朱慈烺会来到应天府,是应了朱常武给出的建议所致。</p>
做为陪都,这些年来,作用已是越发的不明显起来,这已经有违老祖宗当初的想法。当年为何要从应天府迁都到北京城?</p>
那是为了抵抗北方可能带来的侵略战争,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调动兵力,为了更好的维护来自北方的威胁。</p>
但为什么,迁都到了北京城之后,应天府又做为了陪都,还继续的保留呢?</p>
甚至于陪都里也有六部呢?</p>
说到底,这就是为大明的经济考量,是为了以应天府为中心,辐射四周之地,从而让这里成为大明的经济中心,为大明创造更多的财富,充盈国库所需。</p>
想法是不错的,大明也的确这样做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何时竟然演变成,但凡是到了应天府六部的官员都成为了被公然的发配官员,成为了坐冷板凳的官员。</p>
似乎谁到了应天府,他的官途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养老了。</p>
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应天府的官员们就开始混日子。反正你也不重视我,反正我就算是做好了,也难以看到什么升迁的希望,那不如什么也不做,还能省些精力岂不是更加舒服。</p>
时间一长,固有的思维形成之后,应天府的官员便开始人浮于事,渐渐便是连它做为经济中心的作用也起不了,就真的成为了被大明要遗忘之地。</p>
这样是不行的。</p>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如果单靠着一城一地,那是决然不够。</p>
就像是接力跑步,只是某一棒快那只能快上一时。其它几棒都努力了,都有着不错的成绩,才能拿到好名次。</p>
这就是朱常武对朱慈烺这个学生所说的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