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杀神第两百四十四章 清军自我灌鸡汤
参加会议的还有范文程、祖大寿和洪承畴三位大汉奸。</p>
“本王的意思是以后交由沙俄军队与明军交战,我们只需要提供粮食和铁器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大赚一笔,一旦时机合适,我们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只是眼下本王担心,我们一旦要撤,朱常武会不答应,你们怎么看呢?”</p>
目光向着众人身上一一扫去,多尔衮问出了心中的问题。</p>
就目前而言,多尔衮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现在的清国历史已经改变,他们并没有攻下山海关,更没有拿下北京城,那做为清国实际的管理者,他本人也就没有像是历史中那般有高高在上的威望。</p>
历史中,多尔衮拿下了北京城,立下了不世之功,军中威望甚高,以至于有些人就算是心中反对他,表面上也不敢做些什么。政令统一之一,清军才能迅速的拿下整个大明,并灭了所谓的南明与流匪。</p>
可是现在,多尔衮连山海关都拿不下,不服他的人只会更多。就像是之前代善是有机会给予明骑重创的,甚至做好了,便是史可法和吴三桂他都有留下的机会。</p>
但他并没有那样去做,而是为了保存实力,选择了罢战。</p>
多尔衮事后知晓了这件事情,但他什么都没有说。代善在军中的影响力可是不小,如果他们两人打起来,那只会便宜了其它人,所以他只能去忍。</p>
接下来如果可能,多尔衮想要先把清军的所有指挥权拿在手中再说,这样的话,以后做起什么事情来大家就会齐心协力,便不会在出现之前放走吴三桂的事情了。</p>
相比于继续与明军为敌,两败俱伤,多尔衮更愿意先把内部的事情给平息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p>
对于多尔衮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想法,其它人并不操心,他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怎么安全离开的事情上。毕竟对面的朱常武可不是好相与的人,他们这一次站出来,救走了安东将军,怕是朱常武正不高兴呢,那这样的氛围之下,人家能平安放你离开吗?</p>
“朱常武这个人不好对付,尤其是对战场局势十分的敏感,我们左路军不过是刚刚包围了吴三桂所部,他就马上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中路优势,转而退兵,其果断作风便是让人担心。”</p>
代善开了口,他原本想说朱常武的果断让人钦佩,可想到这是对手,话是不是能这样说的,便改了一个说词。</p>
“是呀,这个朱常武不喜功、不赌运、事不可为马上就撤,确实是不能让人轻视。”多铎也在一旁附和的说着。这一次他的右路军同样没有赚到什么便宜,明军竟然分四路而来,硬是挡住了他的进攻,把他的军队挡在了外面。</p>
这一回,多铎领兵可是明军的数倍,其中还有不少的精锐,如果换成以前,早就将明军击溃,开始了大追杀。但这一次却是没有做到这一点,便已经说明,明军的军心士气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p>
虽说现在的多铎依然还是有信心,可以在一对一的局势之下吊打明军,但不要忘记,相比之下,大明有多少的人口,一年可以产出多少的粮食,又拥有着多少的战争潜力,可他们清国才屁大点的地方,又有多少的战争潜力可挖呢?</p>
代善与多铎都给予了朱常武不低的评价,这让多尔衮的脸色更为深沉了一些。他叫两人过来,是出主意的,可不是让他们来夸赞敌人的。</p>
“好了,朱常武的厉害只是强于火器而已,若是没有了这个优势,我们马上便可以挥军而上,在野外将这几万明军全部给收拾了。所以他没有什么可怕的,还是先说说,接下来怎么打好这一仗吧,重要的一点就是事不可违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可以保证主力平安的退出去。”</p>
说着话的多尔衮直接就将目光放在了三位与会的文臣身上,显然他不在指着代善两人能给自己出什么主意,他们似乎心里都对朱常武有了惧意,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局势的判断。</p>
祖大寿老神哉哉,丝毫没有要开口的意思。</p>
他是降臣不假,但他并非是真心想降,而是形势被逼之下的无奈之举。就像是之前被逼给着吴三桂写劝降信的时候,那也只是为了保命之下的一种手段罢了。</p>
指着他这样的人出什么主意,先不提他说对了也未必会被人采纳,反而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p>
就说,他出主意能有什么样的好处?</p>
万一多尔衮看他出头了,命令他带军与朱常武一战的话,他要怎么办?</p>
孔有德的军事指挥能力也算是不错,但从见到朱常武就一直被挨打,这还是身边有三万精锐的罗刹军,若是没有这些人,怕是他现在不是成为了明军的俘虏,就是被明军给砍了脑袋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