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手指总是不太对劲!第83章 降元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已过数月。然而,大顺朝廷仍深陷于一片混乱之中,未能盼来任何一支增援部队。 更糟糕的是,大顺朝廷至今仍未制定出有效的防御策略。与此同时,北元大军却如猛虎下山般迅速逼近,如今已兵临城下。 就在此时,我们的皇帝陛下再次紧急召集了一次朝会。与往日相比,此次朝会显得异常冷清。 令人惊讶的是,文武百官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都未出席,纷纷声称自己病倒在家。皇帝并非愚笨之人,自然明白这些人的真实意图——他们显然是在寻找退路,企图自保。 \"好啊!这些所谓的忠臣良将!国家正面临危难之际,他们竟然一个个都谎称有病在家,不肯前来帮忙!他们这样做,对得起朕,对得起大顺吗?\"此刻的皇帝已然陷入癫狂状态,情绪激动得几乎要崩溃。 而那些来到朝堂的大臣们,看到皇帝在如此关键时刻依然只会无力地怒吼,心中更是充满了失望之情。 其实,这位皇帝心中并不感到愤怒,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他的臣子们或许还有投降的选择,但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又该如何是好呢?难道他也能够投降吗? 这个想法很突兀的出现在他的脑中,然后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迅速生根发芽,让他越来越难以控制住。 “朕能不能投降啊?”大顺皇帝心中暗自嘀咕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恐惧。“没有谁规定皇帝不能投降吧?”他试图说服自己,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不,朕这不是投降,而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一旦有了机会,朕一定要复兴大顺。大顺皇帝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仿佛这样可以让自己好受一些。然而,他也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十分怕死,尤其是在面对可能失去皇位和生命的威胁时,这种恐惧更是如影随形。此时此刻,他甚至开始为自己的投降寻找借口,试图减轻内心的罪恶感。 但是,投降的事情绝对不能由自己亲口说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大顺皇帝把目光投向朝中的诸位大臣,思考着有没有哪位有资历的臣子能够代替自己开口提出投降之事。 太师!大顺皇帝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那位一向被自己视为精明能干的老太师居然也来上朝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真是国难思良将啊,不枉朕对他如此器重。” 按照常理来说,以老太师的个性,不应该早就寻找退路了吗?为何此时还留在这里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位老太师深知自己身为百官之首,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装病不来上朝,那么他的声誉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毕竟,作为朝廷的重要人物,他必须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也好。因此,尽管心中不情愿,他还是硬着头皮来到朝堂之上。 在这个时代,一个名声毁了的百官之首会有什么下场呢?怕是连官都做不了了,他跟北元投降,怕是人家都不要。 所以此时的他也是后悔不已,谁能想到大顺这就要亡国了呢?自己坐到这个位置,连跳车都没办法。 正当他暗自苦恼之时,却突然感到有一道灼热的目光正紧紧地盯着自己。他心头一惊,连忙抬起头来,视线正好与皇帝陛下交汇在一起。他心中暗叫不好,这家伙肯定没安好心,肯定要搞事情了! 果然,皇帝陛下脸上露出了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用一种充满鼓励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然后语气极其温和地问道:“老爱卿,你向来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如今,国事艰难至此,朕实在是忧心忡忡。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渡过这个难关呢?” 皇帝陛下一边说着,一边还给了他一个极其暧昧的眼神,似乎在向他传递某种特殊的信息。他自信满满地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默契合作,这位老搭档一定能够理解他的意图。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两位祸乱天下多年的君臣之间的默契依然存在。看到皇帝陛下如此诡异的姿态,太师大人的脑海里立刻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很快,他便明白了皇帝陛下的真实意图——投降!太师大人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皇帝陛下,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想法。 他心想,你可是一国之君啊!难道连一点尊严都不要了吗?就算成为亡国之君,也不至于这样无耻吧!竟然想要投降? 关键这话竟然想要老夫来说,我来上朝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名声不毁,这要是从我的口中说出去,我这辈子算是完了。 所以他下意识的就想要装傻,想要表示自己没能听懂皇帝的暗示。毕竟这种事情可是吃力不讨好,甚至会被世人唾弃,就算皇帝承诺给他好处,他也不敢轻易答应啊! 但是这次他似乎是躲不过去了,皇帝还一直盯着他,目光还越来越奇怪,似乎还带上了一丝杀意。他要是一直装傻,可能会死。 这让他的额头逐渐泛起冷汗,虽然这大顺看起来马上就要亡国了,但是如今皇帝想要杀他,却是毫不费力的。不说他今日就会死,说不定明天就会传出他与国同亡的消息。 可是投降的话,确实不能出自他的口中。说了是死,不说也是死。那我说个屁呀?有没有能让我活下来的办法呢? 老太师虽然不能想出退敌之策,但是他了解皇帝。皇帝一定是想投降嘛?不他更多的是想活命吧,如果是既不用投降,又能保住性命,他应该会选的。 他脑子里瞬间就有了个想法,和谈,签订条约退兵。不管能不能行,起码先把眼前这关应对过去。 于是在皇帝越来越诡异的目光下他硬顶着头皮说出来了,“圣上,微臣确有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