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6 章 与此同时于承和376(1/2)

作者:清澜皓月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第 376 章 与此同时于承和376

与此同时,于承和于凌经过几天的火车,也终于是到达了西北的某个市。</p>

于承想着当年16岁、头一次出远门就离家千里、背着铺盖卷来了这里的于凌,一路他都悄咪咪的,减少存在感。</p>

而且,这还只是到市里。</p>

还要坐长途客车去县城,然后再到镇上。最后搭拖拉机去插队的乡里。</p>

于凌道:“已经三点多了。如今天黑得早,要下去来不及。咱们先找个招待所落脚。”</p>

离开14个月,这里其实没什么变化。</p>

北京的西单等地已经很多摆摊子的了,这儿依然还很少见。果然政策要到地方上需要时间。</p>

这儿的人估计依然不怎么敢做生意。</p>

要买东西除了百货公司就是供销社,要么就是不固定的黑市交易。</p>

于承陡然从改革前沿的广州来这里,一下子感触有点深:真落后!</p>

当年哭唧唧的离开北京城来这里插队,下了火车于凌第一印象就是这个。</p>

如今依然不改。</p>

她来之前把介绍信在常乐秘书那里都开好了的。买火车卧铺、住招待所都可以用。</p>

当下熟门熟路的就带着于承出了火车站。</p>

找到附近一家相对来说价廉物美,还比较安全的招待所。</p>

于凌把介绍信放到桌上,“要两间房的床位。”</p>

她说的是要两间房的床位,服务员就没问‘什么关系’。</p>

如果是要开一间房,那就必须再把结婚证拿出来才可以。</p>

于凌如今有钱,完全可以要单人间。但她没有,还是要的四人间。</p>

她要让于承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p>

就从火车站外的招待所,一路体验下去。</p>

四人间一个床位才二毛五。说是四人间,其实就是一铺炕,跟大通铺一样。</p>

遇上那打呼的、磨牙的、说梦话的、不洗脚的.今晚肯定能过得很酸爽。</p>

于承这一路完全没有二话,于凌怎么安排他就怎么过。没办法,他是欠债的!</p>

不过路上都是卧铺,比硬座也好多了。</p>

但今晚他是真的好好体验了一下。尤其有人的脚不知道多久没洗,跟腌的咸菜似的。</p>

他想出声,结果人家仨是一路的,而且都长得很壮实。</p>

虽然不像他有一米八那么高,但人家壮实。</p>

打不过,真心打不过。</p>

关键是,三个应该都没有洗脚。他们用方言聊天,很大声。</p>

他估着住四人间的三个床位比三人间便宜。</p>

而且这种没什么人来客往的地方,通常三个人入住四人间,并不会真有第四个人住进来。</p>

而他今天就倒霉的被塞了进来。</p>

除了忍受、别无他法。</p>

于承最后没办法,只能把两只耳朵堵着、把硬邦邦的被子拉过头顶,很晚才勉强睡着了。</p>

第二天于凌看到他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心头好笑。</p>

“我们吃了早饭去坐长途客车,两三个小时就到县城。”</p>

于承道:“那中午就能到了?”()?()</p>

“想啥呢你?遇上乡里拖拉机是最好的情况,而且人家还未必肯搭载我们呢。在村民眼底,我们可是来抢他们同村人孩子的。那村里好多人都是一个姓!支书就是从前族长那一支的。”</p>

4想看清澜皓月的《下乡的姐姐回4@?@?4</p>

()?()</p>

于承变了脸色,认识到此行最难的还不是找到诚诚养父、养母。()?()</p>

而是怎么从那么多同姓村民面前把外甥带走。()?()</p>

“那怎么办?你不会没想过就来了吧?”他真没有和这样的村民打交道的经验。</p>

于凌道:“肯定想过啊。我们先到镇上,找跟我一直有联系的那个镇上的工作人员王垚。他一直都在收我的年节礼物,拿人的手软!找到他,就请他去和支书联系。说通了支书,我们才可能安稳留下。”</p>

于承道:“这种事你凭什么说通人家?你们当初说好了不会和孩子再有联系,就送给人家。不然人家不会帮你们养儿子的!如今又想来要走,人家怎么可能答应?除非这一年多里,那两口子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但那生下了,要真是个女儿,也可以把诚诚当上门女婿从小养大。以后生的孩子随他们的姓。”</p>

他觉得花点钱能把诚诚要走的唯一可能,就是那两口子不但生了,还生的是儿子。</p>

他怎么也没想太深远,就答应于凌一起来了?</p>

这回头她是女的,村民们要打人泄愤,肯定是打他啊。</p>

这种偏远地方,报警都不一定有用吧。</p>

先不说警力足不足以出警,也许好多都是本乡本土的。拉偏架算好的,明着相帮、吓唬外乡人不是不可能。</p>

于凌道:“他们要是生了或者怀了孩子,此行的难度自然是大大减少。如果还是怀不上,我就带他们去北京治不孕不育。小妹说得对,钱就是人的腰杆子。我要是没钱,这趟肯定是白跑。”</p>

于承茅塞顿开,“这个办法不错!这小地方治不好的毛病,也许北京就治好了呢。北京有那么多大医院,还有老中医。有些老中医直接就是太医后人。”</p>

“走吧。”</p>

两人过去买了车票,等了二十分钟才上了车。</p>

于承看着前后挡风玻璃外都挂着箩筐。还有不少人背着竹筐、带着鸡鸭等牲畜上车,脸色微微有些发青。</p>

“我还是十多年前去参加大三线建筑坐过这样的车。”</p>

于凌道:“有过体验就好。你说小妹他们在东京是什么样的情形?”</p>

“那不发达国家的首都么,估计比北京还好。可能跟广州一样比较时髦,还有十几层的高楼和电梯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