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1/2)

作者:远山客

大明抗倭英雄传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诗曰:七尺龙蟠皂线绦,倭儿刀挂汉儿腰。向谁手内亲捎得,百遍冲锋滚海蛟。

本书开篇,说的大明历史上的一位抗倭英雄的故事。大明嘉靖年间,一位官员受命赴温州府上任,这位官员大名朱纨,字子纯,号秋崖,苏州府长洲县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历任景州知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四川兵备前使、广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在四川兵备副使任上,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地方叛乱。嘉靖二十五年春,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调往赣州府任江西巡抚。嘉靖二十六年,朱纨以“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调任浙江。由于朱纨担任着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朱纨不得不选择温州府作为驻地,因为温州府基本上处在东南沿海海防的中心地。

原来这一次朱纨的调动,起因于巡按御史杨九泽给嘉靖皇帝的一篇奏折。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巡按御史杨九泽上奏:

“浙江宁、绍、台、温皆滨海,界连福建福、兴、漳、泉诸郡,有倭患,虽设卫所城池及巡海副使、备倭都指挥,但海寇出没无常,两地官弁不能通摄,制御为难。请如往例,特遣巡视重臣,尽统海滨诸郡,庶事权归一,威令易行。”

皇上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杨九泽的建议好,于是皇上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派谁去闽浙主持海防军务。光禄大夫、上柱国、当朝首辅夏言曰:“禀陛下,现任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朱纨颇懂军事,有镇守海疆之才,堪当此任。”?都督佥事何卿附议。

皇上龙颜大悦,当即下诏,诏命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朱纨领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兼制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之职。

夏言字公谨,汉族,贵溪人正德十二年登进士江上架设的江上架设的南河浮桥。还有那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主持修建的福寿沟、赣州城南的崆峒山,以及那自己刚刚离开的道署衙门等等。

朱纨又想起自己这一次调动工作的情况。朱纨很清楚,自己这一次由赣州府调往浙江担任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一定是夏言与何卿的举荐起了作用。朱纨了解夏言与何卿。十一年前,自己以兵备副使的职务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松潘茂州及长宁诸堡叛乱,立下了战功,何卿受到朝廷嘉奖,提升为松潘巡抚,自己也得到提升。朱纨知道,自己得到提升是夏言与何卿的力荐,使自己升为南赣巡抚,这一次又力荐自己担任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

朱纨想,虽然夏言与何卿举荐自己是好意,当官的人谁不希望职务得到提升呢?但是朱纨却感觉夏言与何卿把自己害苦了。朱纨很清楚,在目前局面下,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是一个苦差事。朱纨知道,在本朝的近两百年间,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朝廷,而目前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这这个时候去担任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几乎可以说是把自己摆放在炉火上,稍微出点岔子就会闹出大问题,甚至丢掉官帽或者是掉脑袋。

但是朱纨还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既然皇上把这个苦差事交给自己,自己可绝不能做缩头乌龟,哪怕掉了脑袋也要大干一场。朱纨想,在抗倭斗争中做出一点贡献会有历史意义的,让千秋万代的大中华子民都知道,明朝有个朱纨是抗倭英雄,那是多么光荣的啊。

朱纨一路胡思乱想着许多问题。从赣州到温州将近两千里路程,经过半个多月的日行夜宿,朱纨于七月初六赶到了温州府。

在半个月的旅途之中,朱纨还对温州的历史做了一些研究。通过阅读历史地理书籍,朱纨已经知道历史上的温州先后建立过东瓯国都城(西汉)、永宁县城(东汉)、永嘉郡城(东晋)、温州州城(唐宋)、温州府城(明)。其中,温州州城、府城与永嘉郡城一脉相承,自东晋以来历时将近一千七百年,城址保持不变,格局基本相同。而五代时增筑子城,则使温州州城的功能和格局更为完备。

相传东晋明帝太宁元年,由堪舆大师郭璞选址规划永嘉郡城,以松台、郭公、海坛、华盖、积谷、巽吉、仁王、黄土、灵官等九山错列,象形北斗,凿二十八井对应二十八星宿,挖伏龟、浣纱、雁池、潦波、冰壶等五潭以象征五行之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城思想,故温州有“斗城”、“水城”之称,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之瑞,所以温州又有鹿城或白鹿城两个别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